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 高适
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云卧临峄阳,山行穷日观。 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泠。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归见莱芜九十翁,为论别后长相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蒙:指东蒙山,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 峄阳:峄山之南,峄山在今山东省邹城市。
  • 日观:指日观峰,泰山的一个著名景点,可以观日出。
  • 膻腥(shān xīng):指肉食的气味,这里比喻世俗的污浊。
  • 莱芜: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翻译

你是东蒙山的客人,经常往来于东蒙山边。你像云一样卧在峄山之南,又像山行者一样攀登至日观峰。 你年轻时的词赋都很好听,眉清目秀,风度翩翩。你从未沾染过名利,口中也未尝过世俗的污浊。 今天你回到山中,心情无比畅快,不介意世间多有相识。你回去后见到莱芜那位九十岁的老人,要和他谈论别后的长久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高适送别郭处士往莱芜并寄给苟山人的作品。诗中赞美了郭处士清高的品格和才华,描述了他远离尘嚣、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通过“云卧”、“山行”等意象,展现了郭处士超脱世俗的形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郭处士的深厚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高尚情操的赞赏和对友谊的珍视。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