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干四时歌

竹飒飒兮雪堕,梅寂寂兮月明。 芦洲动兮渔火,茅屋响兮书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飒飒(sà sà):形容风声或雨声。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 芦洲:长满芦苇的水中小岛。
  •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 茅屋:用茅草覆盖屋顶的简陋房屋。

翻译

竹林中传来飒飒的风声,雪花轻轻飘落,梅花静静地绽放,月光皎洁。 芦苇丛生的水洲上,渔船的灯火闪烁,茅屋里传来读书的声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景象。通过“竹飒飒”、“雪堕”、“梅寂寂”、“月明”等词语,诗人巧妙地勾勒出了一个清冷而幽美的自然环境。后两句“芦洲动兮渔火,茅屋响兮书声”则通过动静结合,展现了渔火与书声交织的生动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高攀龙

高攀龙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云从,改字存之,号景逸。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以疏诋杨应宿,谪揭阳典史。遭亲丧,家居三十年。天启元年,进光禄少卿,疏劾阁臣方从哲,夺禄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贪赃秽行,为阉党痛恨,削籍归。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称高顾。时阉党专政,东林党人遭迫害。不久,崔呈秀复矫旨遣人往逮,攀龙投水死。有《高子遗书》。 ► 1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