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司训许南溟

· 区越
谁共方舟紫水滨,仙居云水易通津。 病怜药裹随身惯,歌放春声入棹频。 天与人闲须待月,公知鱼乐肯投纶。 晚风更弄桓伊笛,惊起沧江睡鹤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方舟:并排的两只船。
  • 紫水:紫色的水,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的水域。
  • 仙居:神仙居住的地方,比喻隐居或风景优美的地方。
  • 通津:畅通的渡口。
  • 药裹:药包,指携带的药物。
  • 随身惯:习惯随身携带。
  • 歌放:放声歌唱。
  • 春声:春天的声音,这里指歌声。
  • 入棹频:频繁地划船。
  • 天与人闲:天空和人都显得悠闲。
  • 肯投纶:愿意放下钓线,指愿意放弃捕鱼。
  • 桓伊笛:桓伊的笛子,桓伊是东晋时期的音乐家,以吹笛闻名。
  • 沧江:深青色的江水,泛指江河。
  • 睡鹤群:正在休息的鹤群。

翻译

谁与我在紫水之滨并排划船,仙境般的地方云水相连,易于通行。 病中怜惜地带着药包,习惯了随身携带,春天里放声歌唱,歌声频频随着划船声响起。 天空和人都显得悠闲,需要等待月亮的出现,你明知鱼儿快乐,却愿意放弃捕鱼。 晚风中,桓伊的笛声更加动人,惊起了深青色江水中休息的鹤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与友人在紫水滨划船的宁静画面,通过“仙居云水”、“春声入棹”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美景与悠闲生活的和谐统一。诗中“病怜药裹随身惯”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执着,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结尾的“桓伊笛”与“惊起沧江睡鹤群”则增添了诗意与神秘感,使整首诗充满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区越

区越,参校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四年刻《乡贤区西屏集》(简称万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简称民国本)。 ► 5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