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诗

· 区益
氛祲初销议止戈,共将图籍问萧何。 山开百雉连云起,地控层峦积翠多。 王气欲通周贡赋,提封不改汉关河。 也知制锦风流令,化得人间有绮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氛祲(jìn):指不祥之气,这里指战乱。
  • 止戈:停止战争。
  • 图籍:地图和户籍,泛指国家的文献资料。
  • 萧何:汉初名相,曾负责整理国家文献资料。
  • 百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这里指连绵的城墙。
  • 层峦:重叠的山峦。
  • 积翠:积累的翠绿色,指山色。
  • 王气:指帝王的气象或国家的气运。
  • 周贡赋:周朝的贡赋制度。
  • 提封:指国家的疆域。
  • 汉关河:汉朝的边关和河流,这里指国家的边界。
  • 制锦:指制作锦绣,比喻治理国家。
  • 风流令:风雅的法令,指良好的治理。
  • 绮罗:华美的丝织品,这里比喻美好的生活。

翻译

战乱初平,人们开始商议停止战争,共同查阅国家的文献资料,向古代贤相萧何学习。连绵的城墙依山而建,高耸入云,地势险要,山峦重叠,翠色积累。国家的气运似乎与周朝的贡赋制度相通,国家的疆域依旧保持着汉朝的边界。也知道治理国家如同制作锦绣,需要风雅的法令,这样的治理使得人间充满了美好的生活,如同华美的丝织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平息后,国家恢复和平与繁荣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比战乱与和平,展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百雉连云”、“层峦积翠”,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的壮丽山河。后两句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美好愿景,希望国家能够像制作锦绣一样,通过风雅的法令,带来人间的美好生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繁荣的深切渴望。

区益

明广东高明人,字叔谦。少聪颖,博览群籍。嘉靖十九年举人,授都昌县知县。能恤民礼士,约束吏胥严而失使者欢。改知泰顺。募士击倭寇取胜,以功迁庆远府同知,补温州府。后因忤当道,归。有《阮溪草堂集》。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