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李泣别图

· 高启
丁零海上节毛稀,几望南鸿近塞飞。 泣尽白头相别泪,少卿留虏子卿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丁零: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这里指匈奴。
  • 节毛:指使者的符节,象征使者的身份和使命。
  • 几望:几乎,差不多。
  • 南鸿:指南飞的鸿雁,常用来比喻远方的消息或思念。
  • 少卿:指汉代名将李陵,他在匈奴被俘后投降。
  • 留虏:被俘虏。
  • 子卿:指汉代使者苏武,他在匈奴被囚禁十九年后得以归汉。

翻译

在丁零海的边上,使者的符节上的毛已经稀疏,几乎能看到南飞的鸿雁接近边塞。 白发苍苍的两人相泣,泪水几乎流尽,李陵留在匈奴,而苏武得以归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武和李陵在匈奴分别的情景。通过“丁零海上节毛稀”和“几望南鸿近塞飞”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苏武在匈奴的孤独和渴望归国的情感。后两句“泣尽白头相别泪,少卿留虏子卿归”则深刻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情和无奈的分别,李陵的留虏与苏武的归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苏武坚守节操、忠诚不渝的高尚品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苏武和李陵故事的深情回顾和赞美。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