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无念师二詹生吴生同集斋中偶看坡公汁字韵诗戏效韵四章末章呈似念公

学道如痴狗,衔枯苦求汁。 悟道如涸鱼,登陆徒呴湿。 空虚无片段,岂要论失得。 迹往电犹迟,锋驰箭非急。 多言只自困,喧呶乱鹅鸭。 夸足走踆踆,劳睛花幂幂。 吾师无寸铁,应敌双拳赤。 摩垒大鼓幢,摧邪老韩白。 而予本幻士,枯木冒冠帻。 蚓有无肠歌,鹃有无情泣。 虽然共居诸,且不受盈缺。 从师莽浪游,非主亦非客。 眼前旷劫事,一会灵山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涸鱼:干涸的鱼。
  • 呴湿:尝试从湿润中得到水分。
  • 空虚:这里指心灵或精神上的空虚。
  • 迹往:过去的痕迹。
  • 锋驰:比喻迅速。
  • 喧呶:吵闹。
  • 踆踆:形容行走的样子。
  • 幂幂:形容眼睛疲劳的样子。
  • 无寸铁:没有武器。
  • 摩垒:攻击敌人的堡垒。
  • 老韩白:可能是指韩愈和李白,两位古代文学家。
  • 幻士:指修行佛法的人。
  • 无肠歌:没有情感的歌。
  • 无情泣:没有情感的哭泣。
  • 居诸:居住在各种环境中。
  • 盈缺:满与空,这里指世俗的得失。
  • 莽浪游:漫无目的地游荡。
  • 旷劫事:长时间的事情。
  • 一会灵山集:一次在灵山的集会。

翻译

学习道理就像一只痴迷的狗,咬着枯木苦苦寻求汁液。领悟道理则像一条干涸的鱼,登陆后徒劳地试图从湿润中得到水分。心灵空虚无物,哪里需要讨论得失。过去的痕迹如电光般迅速消逝,行动如箭矢般非急促。多言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吵闹如同混乱的鹅鸭。夸耀行走的样子,眼睛疲劳如同密布的花朵。我的老师没有武器,应战时双拳赤裸。攻击敌人的堡垒如同大鼓和旗帜,摧毁邪恶如同老韩白。而我作为修行佛法的人,如同枯木上戴着帽子。蚯蚓有无情感的歌,杜鹃有无情感的哭泣。虽然我们共同居住在各种环境中,却不被世俗的得失所影响。跟随老师漫无目的地游荡,既非主人也非客人。眼前是长时间的事情,一次在灵山的集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学道和悟道的深刻理解。诗中,“痴狗”和“涸鱼”分别象征着学道的盲目和悟道的艰难,而“空虚无片段”则揭示了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心灵状态。后文通过对老师和自己的描述,展现了修行者的超然态度和对世俗的超越。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和独特见解。

陶望龄

陶望龄

明浙江会稽人,字周望,号石篑。陶承学子。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国子祭酒。好王守仁学说,以讲学著称。卒谥文简。有《解庄》、《水天阁集》、《歇庵集》。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