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春日月坡初成

浩浩月初上,月坡正受之。 以我无营心,当此独坐时。 为筹世中事,无乐可代兹。 长林寒风息,春气蔼如斯。 万族各萌动,我心岂不知。 頫视方舆静,仰观圆象驰。 灵襟既无际,一形安足私。 持以畀大钧,荣悴非所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庚戌:指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 月坡:高攀龙所建的园林中的一处景点。
  • 无营心:没有世俗的烦恼和欲望。
  • 独坐时:独自静坐的时刻。
  • 筹世中事:思考世间的事务。
  • 无乐可代兹: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了。
  • 长林寒风息:长长的树林中寒风停息。
  • 春气蔼如斯:春天的气息如此和煦。
  • 万族各萌动:万物开始生长发芽。
  • 我心岂不知:我心中怎能不明白。
  • 頫视方舆静:俯视大地,一片宁静。
  • 仰观圆象驰:仰望天空,星辰运行。
  • 灵襟既无际:心灵开阔无边。
  • 一形安足私:身体只是暂时的存在,不足以私有。
  • 持以畀大钧:将此心境奉献给宇宙自然。
  • 荣悴非所思: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

翻译

在庚戌年的春天,月亮初升,月光正好照在月坡上。我心中没有世俗的烦恼,此时正独自静坐。思考世间的事务,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了。长长的树林中寒风停息,春天的气息如此和煦。万物开始生长发芽,我心中怎能不明白。俯视大地,一片宁静;仰望天空,星辰运行。心灵开阔无边,身体只是暂时的存在,不足以私有。将此心境奉献给宇宙自然,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月坡上的静坐体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诗中,“浩浩月初上,月坡正受之”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夜景,而“以我无营心,当此独坐时”则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后文通过对春天气息和万物生长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与自然合一的感觉。最后,作者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荣辱的宇宙观,体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和高远的情怀。

高攀龙

高攀龙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云从,改字存之,号景逸。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以疏诋杨应宿,谪揭阳典史。遭亲丧,家居三十年。天启元年,进光禄少卿,疏劾阁臣方从哲,夺禄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贪赃秽行,为阉党痛恨,削籍归。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称高顾。时阉党专政,东林党人遭迫害。不久,崔呈秀复矫旨遣人往逮,攀龙投水死。有《高子遗书》。 ► 1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