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参政之山西

· 宗臣
摇落西风旧汉冠,当年奏草并琅玕。 朝辞燕甸胡霜阔,春到龙门朔雪残。 行省紫薇群吏夕,严关赤燧万峰寒。 使君频拥旌旄出,多少疮痍夹道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摇落:凋谢,脱落。
  • 西风:秋风。
  • 汉冠:汉朝的官帽,这里指代官职或官员。
  • 奏草:奏章的草稿。
  • 琅玕:美玉,这里比喻美好的文采或才华。
  • 燕甸:指燕京,即北京。
  • 胡霜:北方的霜。
  • 龙门:地名,在今山西省。
  • 朔雪:北方的雪。
  • 行省:古代中央政府派出的地方行政机构。
  • 紫薇:星座名,古代用来比喻朝廷或皇帝。
  • 严关:险要的关隘。
  • 赤燧:烽火。
  • 万峰寒:形容山峰高耸,寒气逼人。
  • 旌旄:旗帜,这里指代官员的仪仗。
  • 疮痍:创伤,比喻战争或灾难后的景象。

翻译

秋风吹落了昔日的汉朝官帽,那些美好的奏章和才华如同美玉一般。 早晨离开燕京,北方的霜显得格外广阔,春天到达龙门,北方的雪已经残破。 傍晚时分,行省的官员们围绕着紫薇星座,险要的关隘上烽火连天,万峰之间寒气逼人。 使君频繁地带着仪仗出行,沿途的疮痍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唐参政前往山西的情景,通过秋风、汉冠、奏草等意象,展现了唐参政的过去辉煌与现今的离别。诗中“朝辞燕甸胡霜阔,春到龙门朔雪残”一句,巧妙地运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表达了离别的遥远与季节的变迁。后两句则通过行省、严关、旌旄等词汇,勾勒出一幅边疆使节的艰辛与责任,以及沿途疮痍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对友人前程的关切与忧虑。

宗臣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