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王恽
春流两岸桃花,惊涛极目吞天去。孤舟缆解,棹歌声沸,渔舠掀舞。云影西来,片帆吹饱,满空风雨。怅淋漓元气,江南图画,烟霏尽,汀洲树。 天地此身逆旅,笑归来、满衣尘土。功名无子,就中多少,艰危辛苦。北去南来,风波依旧,行人争渡。听沧浪一曲,渔人歌罢,对夕阳暮。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惊涛(jīng tāo):汹涌澎湃的波浪。
  • 极目(jí mù):尽眼力之所及。
  • 棹歌(zhào gē):船歌,船夫划船时唱的歌。
  • 渔舠(yú dāo):渔船。
  • 淋漓(lín lí):形容充盛、酣畅。
  • 元气(yuán qì):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 逆旅(nì lǚ):客舍,旅馆。
  • 沧浪(cāng láng):古水名,这里指渔歌。

翻译

春天的河流两岸桃花盛开,汹涌的波涛尽收眼底,仿佛要吞噬天空。孤独的船只解开了缆绳,船歌沸腾,渔船在波浪中翻舞。云影从西边飘来,一片帆船被风吹得鼓鼓的,满天风雨。感慨这充盈的元气,江南的美景如画,烟雾散尽,汀洲上的树木清晰可见。

天地间,我这身躯不过是旅途中的过客,笑谈归来时,满身尘土。功名未成,其中蕴含了多少艰难和辛劳。北去南来,风波依旧,行人争相渡河。听一曲沧浪渔歌,渔人唱罢,对着夕阳暮色。

赏析

这首作品以壮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行旅中的孤独与感慨。诗中“惊涛极目吞天去”等句展现了壮阔的江景,而“天地此身逆旅”则表达了人生如寄的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王恽的高超艺术成就。

王恽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