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嵩高:即嵩山,五岳之一,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
- 洪笔:大笔,比喻文才。
- 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 凤诏:指皇帝的诏书。
- 伫归:等待归来。
- 北极:指朝廷。
- 骊珠:传说中的一种珍贵的珠,比喻优秀的人才。
- 东瀛:指东海,这里比喻远方。
- 褒衣:古代一种宽大的礼服。
- 金章:金质的官印。
- 禁掖:宫中的旁舍,泛指皇宫。
- 玉树:比喻才貌之美。
- 青衿:古代学子穿的青色衣服,这里指学子。
- 柳间营:柳树间的营地,比喻学府。
翻译
嵩山降下的德才之士,为时代而生,以宏伟的笔触三次题写,成就了不朽的名声。皇帝的诏书等待着他归朝,专门在朝廷中占据一席之地,如同在东海深处搜寻到珍贵的骊珠。换上了华贵的褒衣,佩戴着金质的官印,曾在皇宫中随着玉树般的才子荣耀一时。明日定会知道,他将与我们一同佩戴相印,新入学的学子们穿着青色的衣袍,整齐地排列在柳树间的学府中。
赏析
这首诗是卢肇对王起的赞美之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其才华和地位的崇敬。诗中“嵩高降德”、“洪笔三题”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王起的卓越才能和崇高地位。后文通过“凤诏”、“骊珠”等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其在朝廷中的重要性和对国家人才的贡献。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王起的敬仰,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才华和功名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