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兵篇
骄虏乘秋下蓟门,阴山日夕烟尘昏。
三军疲马力已尽,百战残兵功未论。
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
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
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关山久辛苦。
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
万里飘飖空此身,十年征战老胡尘。
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朔风萧萧动枯草,旌旗猎猎榆关道。
汉月何曾照客心,胡笳只解催人老。
军前仍欲破重围,闺里犹应愁未归。
小妇十年啼夜织,行人九月忆寒衣。
饮马滹河晚更清,行吹羌笛远归营。
只恨汉家多苦战,徒遗金镞满长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骄虏(jiāo lǔ):指傲慢的敌人。
- 蓟门(jì mén):古代地名,今北京市一带。
- 阴山(yīn shān):山脉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 阵云(zhèn yún):战云,比喻战争的气氛。
- 泱漭(yāng mǎng):广阔无边的样子。
- 羽书(yǔ shū):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
- 沾臆(zhān yì):沾湿胸襟,形容极度悲伤。
- 元戎(yuán róng):主帅。
- 笳(jiā):古代一种乐器,常用于军中。
- 滹河(hū hé):河流名,位于今河北省。
- 羌笛(qiāng dí):古代羌族的乐器。
- 金镞(jīn zú):金属箭头,这里指战争遗留下的痕迹。
翻译
傲慢的敌人乘着秋天下到蓟门,阴山下的日落时分,烟尘昏暗。三军疲惫,马力已尽,百战之后的残兵,功绩未被评定。战云广阔无边地聚集在塞北,紧急军情的文书不断传来。孤城远望,令人心碎,折断的剑看在眼里,令人悲伤至极。主帅日夜歌舞,不考虑关山长久以来的辛苦。自夸倚剑气势凌云,却笑听到笳声,泪如雨下。万里飘摇,空留此身,十年征战,老于胡尘。赤心报国,却无半点赏赐,白发归家,又有几人?北风萧萧,吹动枯草,旌旗在榆关道上猎猎作响。汉月何曾照亮旅人的心,胡笳只懂得催人老去。军前仍要突破重围,家中依然忧愁未归。小妇人十年如一日地啼哭夜织,行人九月思念寒衣。在滹河饮马,夜晚更加清澈,吹着羌笛,远归营地。只恨汉家多苦战,徒留金镞满长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艰辛与无奈,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中通过对比主帅的歌舞与士兵的辛苦,突出了战争的不公与残酷。同时,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如阴山的烟尘、北风的萧萧,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感。诗人的语言凝重,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士兵命运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