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
皇运偶中变,长蛇食中土。
天盖西北倾,众星陨如雨。
胡尘动地起,千里闻战鼓。
死人成为阜,流血涂草莽。
策马何纷纷,捐躯抗豺虎。
甘心赴国难,谁谓荼叶苦。
天子初受命,省方造区宇。
斩鲸安溟波,截鳌作天柱。
三微复正统,五玉归文祖。
不图汉官仪,今日忽再睹。
升高望京邑,佳气连海浦。
宝鼎歊景云,明堂舞干羽。
虎臣囗激昂,囗囗囗禦侮。
腐儒著缝掖,何处议邹鲁。
西上轘辕山,丘陵横今古。
和气蒸万物,腊月春霭吐。
得为太平人,穷达不足数。
他日遇封禅,著书继三五。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十二月。
- 长蛇:比喻凶猛的敌人或灾难。
- 天盖:天空。
- 陨:落下。
- 胡尘:指北方民族的入侵。
- 阜:堆积如山。
- 草莽:草丛。
- 策马:骑马。
- 捐躯:牺牲生命。
- 豺虎:比喻凶恶的敌人。
- 荼叶:苦菜,比喻苦难。
- 省方:巡视四方。
- 区宇:疆域。
- 斩鲸:比喻平定大乱。
- 溟波:大海。
- 截鳌:传说中的神龟,比喻稳固国家。
- 天柱:神话中支撑天空的柱子。
- 三微:指三皇五帝。
- 正统:合法的继承。
- 五玉:五种玉器,古代用于祭祀。
- 文祖:指尧,古代帝王。
- 汉官仪:汉朝的礼仪制度。
- 歊景云:指祥云。
- 干羽:古代的舞具,干是盾,羽是鸟羽。
- 虎臣:勇猛的臣子。
- 腐儒:指迂腐的读书人。
- 缝掖:古代的一种宽袖衣服,指儒生的服饰。
- 邹鲁:指孔子和孟子的故乡,比喻学问之地。
- 轘辕山:山名,在今河南省。
- 腊月:农历十二月。
- 春霭:春天的雾气。
-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
- 三五:指三皇五帝。
翻译
在冬季的最后一个月,我从嵩山前往洛阳的途中写下这首诗。皇朝的命运偶然发生了变化,长蛇般的灾难侵吞了中原。天空向西北倾斜,星星像雨一样坠落。北方的战尘突然涌起,千里之外都能听到战鼓声。死亡的人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染红了草丛。我骑马奔赴战场,不惜牺牲生命对抗豺狼虎豹。甘愿为国家灾难而战,谁会说这是苦涩的荼叶呢?天子刚刚接受天命,巡视四方,安定疆域。平定了大海的波涛,稳固了国家的根基。三皇五帝的正统再次确立,五种玉器归于文祖尧。没想到汉朝的礼仪制度,今天又能再次见到。登上高处眺望京城,吉祥的气息连绵不绝,直达海滨。宝鼎上升起祥云,明堂中舞动着干羽。勇猛的臣子激昂慷慨,抵御外侮。我这个迂腐的读书人穿着宽袖的衣服,在哪里讨论学问呢?向西登上轘辕山,丘陵横亘古今。和气蒸腾,万物复苏,腊月里春天的雾气开始升起。能成为太平盛世的人,无论贫穷还是显达都不重要。将来有一天遇到封禅大典,我要著书立说,继承三皇五帝的遗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嵩山赴洛阳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长蛇食中土”、“天盖西北倾”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献身的决心,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独孤及
独孤及,唐朝散文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谥曰宪。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编诗二卷。
► 86篇诗文
独孤及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腊月回杭州次龚孝廉送梓材诗韵留别东阳诸君 》 —— [ 清 ] 许传霈
- 《 舣舟当利口待风累日怀寄城中朋游二首 》 —— [ 宋 ] 贺铸
- 《 戊寅十二月丹丘柯博士过林下赋诗次韵酬答 》 —— [ 元 ] 倪瓒
- 《 闰十二月自城东泛舟迁居城西安福寺舟中微雪 》 —— [ 宋 ] 王庭圭
- 《 题十二月宫词画幅二十四首 其二十一 》 —— [ 清 ] 弘历
- 《 发南浦别郊饯诸丈 》 —— [ 明 ] 霍与瑕
- 《 庚午腊月丙寅举第五子阿需值慈大人八十有七生日喜赋 》 —— [ 明 ] 屈大均
- 《 暮冬送何秀才毗陵 》 —— [ 五代十国 ] 伍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