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四首

·
夜深灯火下斋宫,路转西岩却向东。 四塞河山今古在,诸陵云雾往来同。 烟丛簇簇溪藤暗,秋叶萧萧岭树红。 独愧两都词赋手,玉堂椽笔待名公。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己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鬼节或盂兰盆节。
  • 陪祀:陪同祭祀。
  • 山陵:指皇帝的陵墓。
  • 奉和:依照他人诗词的题材或韵脚作诗。
  • 杨学士先生韵:指杨学士所作的诗的韵脚。
  • 四塞:四面环山的地方。
  • 两都:指北京和南京,明朝的两个都城。
  • 词赋手:擅长写词和赋的文人。
  • 玉堂:指翰林院,古代文学高官的聚集地。
  • 椽笔:指大笔,比喻文笔雄健。
  • 名公:指有名望的文人或官员。

翻译

深夜里,我随着灯火来到了祭祀的斋宫,路途曲折,从西边的岩石转向东方。四周的河山自古至今依旧,而诸位皇帝的陵墓被云雾缭绕,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往来穿梭。烟雾缭绕的丛林中,溪边的藤蔓显得暗淡,秋天的树叶在岭上的树丛中沙沙作响,呈现出红色。我独自感到惭愧,因为我虽是擅长写词和赋的文人,但在翰林院中,还需要用雄健的文笔等待那些有名望的文人或官员的认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夜陪同祭祀山陵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夜深灯火下斋宫”一句,即刻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庄严的祭祀场景。通过“路转西岩却向东”的描写,展现了道路的曲折和方向的转换,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感。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四塞河山”、“诸陵云雾”,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不变的山河和陵墓的感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自谦,以及对翰林院中名公的期待,体现了文人对于文学成就的追求和对名望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文学情怀和历史感慨。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 1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