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己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鬼节或盂兰盆节。
- 陪祀:陪同祭祀。
- 山陵:指皇帝的陵墓。
- 奉和:依照他人诗词的题材或韵脚作诗。
- 杨学士先生韵:指杨学士所作的诗的韵脚。
- 四塞:四面环山的地方。
- 两都:指北京和南京,明朝的两个都城。
- 词赋手:擅长写词和赋的文人。
- 玉堂:指翰林院,古代文学高官的聚集地。
- 椽笔:指大笔,比喻文笔雄健。
- 名公:指有名望的文人或官员。
翻译
深夜里,我随着灯火来到了祭祀的斋宫,路途曲折,从西边的岩石转向东方。四周的河山自古至今依旧,而诸位皇帝的陵墓被云雾缭绕,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往来穿梭。烟雾缭绕的丛林中,溪边的藤蔓显得暗淡,秋天的树叶在岭上的树丛中沙沙作响,呈现出红色。我独自感到惭愧,因为我虽是擅长写词和赋的文人,但在翰林院中,还需要用雄健的文笔等待那些有名望的文人或官员的认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夜陪同祭祀山陵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夜深灯火下斋宫”一句,即刻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庄严的祭祀场景。通过“路转西岩却向东”的描写,展现了道路的曲折和方向的转换,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感。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四塞河山”、“诸陵云雾”,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不变的山河和陵墓的感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自谦,以及对翰林院中名公的期待,体现了文人对于文学成就的追求和对名望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文学情怀和历史感慨。

李东阳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 1587篇诗文
李东阳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中元朝陵值雨已而开霁次倪韩二长官韵 其一 》 —— [ 明 ] 王鏊
- 《 寓中元旦 》 —— [ 明 ] 陈繗
- 《 黔中元日 》 —— [ 明 ] 许邦才
- 《 辛未中元记梦梦与一僧谈世事良久问答中有凡事如此汝曹勉之之语既而造一境如仙家居厥明用梦中八字为偈末章反骚 》 —— [ 宋 ] 王迈
- 《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 》 —— [ 唐 ] 罗隐
- 《 七月十五日久旱而雨同启衷给事送林宗清 》 —— [ 明 ] 顾清
- 《 幼点新归七月十五夜复同泛月分赋 》 —— [ 清 ] 陈宝琛
- 《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 》 —— [ 唐 ] 李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