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

· 韦蟾
新正圆月夜,尤重看灯时。 累塔嫌沙细,成文讶笔迟。 归牛疑燧落,过雁误书迟。 生惜兰膏烬,还为隔岁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新正(xīn zhēng):农历新年正月。
  • 圆月:满月,指农历每月十五的月亮。
  • 累塔:指灯塔,古代灯会中用灯笼堆叠成塔状的装饰。
  • 嫌沙细:比喻灯火如沙,细小而繁多。
  • 成文:指灯火形成的图案或文字。
  • 讶笔迟:惊讶于书写或描绘这些图案的笔触缓慢。
  • 归牛:回家的牛。
  • 燧落:燧石(打火石)落下,这里比喻灯火的熄灭。
  • 过雁:飞过的雁群。
  • 误书迟:误以为书信(或消息)传递得慢。
  • 兰膏:香膏,这里指灯油。
  • (jìn):灰烬,指灯火燃尽后的残留物。
  • 隔岁期:隔年的期待,指下一次上元节。

翻译

新年正月的圆月之夜,特别重视观赏灯火的时候。 灯塔嫌沙粒太细,灯火形成的图案让人惊讶于笔触的缓慢。 回家的牛仿佛看到燧石落下,飞过的雁群误以为书信传递得慢。 珍惜着灯油燃尽的兰膏,还期待着隔年的上元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代上元节的盛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人们的期待。诗中“累塔嫌沙细”和“成文讶笔迟”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灯火的繁盛和美丽。后两句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结束的不舍和对来年再次相聚的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节日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韦蟾

唐京兆万年人,字隐圭。韦表微子。宣宗大中七年进士。初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掌书记。懿宗咸通十年,自职方郎中充翰林学士,加户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十二年,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为承旨学士。改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僖宗乾符元年,出为鄂岳观察使,六年,任尚书左丞。与温庭筠等襄阳唱和诗编入《汉上题襟集》。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