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和癸巳:指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
- 领蜀:指担任蜀地的官职。
- 奉诏徵还:接到皇帝的诏令召回京城。
- 百牢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陕西省。
- 石门洞: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 相印:宰相的印章,代指宰相的职位。
- 井络:星宿名,这里指天空。
- 春物:春天的景物。
- 巴山:山名,位于今四川省东部。
- 鸟道:形容山路险峻,只有鸟才能飞过。
- 青冥:指天空。
- 风泉:风声和泉水声。
- 洞壑:深邃的山洞和沟壑。
- 班定远:即班超,东汉名将,曾出使西域,安定边疆。
- 玉门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甘肃省,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翻译
昔日我佩戴着兵符离开,如今我手持相印归来。 天光映照着星宿,春天的美景遍布巴山。 险峻的山路直通天际,风声和泉水声在洞壑间回响。 我怎能不惭愧于班超,他曾辛苦镇守玉门关。
赏析
这首作品是武元衡在元和癸巳年,即他担任蜀地官职七年之后,奉诏回京途中所作。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离去的情景与今日归来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鸟道青冥外,风泉洞壑间”描绘了蜀地险峻的自然风光,而“何惭班定远,辛苦玉门关”则展现了他对班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能够为国家效力的自豪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崇高的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