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鲁儒

· 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鲁叟:指鲁地的老儒生。
  •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 经济策:指治理国家的策略。
  • 茫如坠烟雾:形容对问题一无所知,如同坠入烟雾之中。
  • 远游履:一种古代的鞋子,这里指儒生的装束。
  • 方山巾:一种儒生戴的头巾。
  • 秦家丞相府:指秦朝的丞相府,这里比喻朝廷。
  • 褒衣人:指穿着宽大衣服的儒生。
  • 叔孙通:汉初的儒者,曾为刘邦制定朝仪。
  • 殊伦:不同类。
  • 汶水:河流名,位于今山东省。

翻译

鲁地的老儒生谈论着五经,白发苍苍却只在字句间钻研。 问他治理国家的策略,他却茫然无知如同坠入烟雾。 脚上穿着远游的鞋子,头上戴着方山巾。 缓慢地沿着直道行走,还未迈步就已扬起尘土。 秦朝的丞相府,并不看重那些穿着宽大衣服的儒生。 你并非叔孙通那样的人物,与我本就不是同一类人。 对于时事尚且不通达,还是回到汶水边耕田去吧。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鲁地儒生的讽刺之作。诗中,李白通过对比鲁儒的学识与实际能力,揭示了他们只知死读书,却不懂实用的弊病。诗的前四句直接点明了鲁儒的迂腐和无能,后四句则通过描述他们的装束和行为,进一步讽刺了他们的虚有其表。最后两句则表明了李白与这些儒生的不同立场,认为他们应该回归田园,而不是空谈理论。整首诗语言犀利,讽刺意味浓厚,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实用主义的推崇。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