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崖公

· 李白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 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 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 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 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 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 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 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 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朗陵:地名,今河南省确山县。
  • 白眉空:指禅师,白眉象征高僧。
  • 镜彻:比喻心境清明如镜。
  • 轮风:佛教用语,指轮回。
  • 金仙道:指佛教的教义。
  • 旷劫:极长的时间,指宇宙的寿命。
  • 冥机:深奥的道理。
  • 天光:指智慧的光芒。
  • 垢氛:污浊的气氛。
  • 虚舟:比喻心无挂碍,自由自在。
  • 江濆:江边。
  • 玉麈尾:玉制的拂尘,象征高洁。
  • 白楼亭:地名,指高雅的场所。
  • 亹亹:形容言辞或文章连绵不断,引人入胜。
  • 八窗牖:指四面八方的窗户,比喻开放的心胸。
  • 掣电霆:比喻迅速而有力的行动。
  • 天台:山名,位于浙江省,是佛教名山。
  • 搏壁:攀登陡峭的山壁。
  • 翠屏:翠绿的山峰。
  • 青冥:天空。
  • 绝景:极美的景色。
  • 乘杯:乘船。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

翻译

昔日我在朗陵东,学习禅法于白眉空禅师。 心境如镜般清澈,轮回中寄托着生命的回旋。 汲取自然的力量,转化为我的神通。 晚间拜访泰山之神,亲眼见到太阳沉没于云海。 半夜卧于山月之下,轻拂衣袖逃离尘世。 禅师传授我佛教的深奥教义,这些教诲在漫长岁月中未曾听闻。 深奥的道理激发了智慧的光芒,独自照亮了污浊的世界。 心无挂碍,如不系之舟,观察变化,游走于江边。 在江边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得知崖公是僧中的英才。 他说法时,海岳为之震动,游历四方,教化公卿。 手持玉制拂尘,仿佛登上高雅的白楼亭。 他的微言大义,如百川汇流,连绵不断,令人信服。 一阵风起,万物随之鸣响,各自发声。 开启四面八方的窗户,寄托于迅速有力的行动。 他自称曾游历天台山,攀登陡峭的山壁,踏上翠绿的山峰。 战战兢兢地走过石桥,仿佛进入了天空。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都未曾错过任何绝美的景色。 何时我们能再次携手,乘船前往仙境蓬瀛。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赠给一位名叫崖公的僧人的,诗中表达了对崖公禅法高深和修行境界的赞美。李白通过描绘崖公的修行经历和佛法教化,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和自然景观,如“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等,体现了李白对禅宗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以及对佛教智慧的追求。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