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 李白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萧曹安?屼,耿贾摧欃枪。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 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镜:比喻明君或明智的统治。
  • (mái):遮蔽,这里指昏暗。
  • 六国:指战国时期的六个国家。
  • 亡新:指王莽篡汉建立的新朝。
  • 天经:天道,常理。
  • 高光:指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
  • 羽翼:比喻辅佐的人。
  • 萧曹:指萧何和曹参,汉初的两位重要官员。
  • ?屼(wù nì):不安定的样子。
  • 耿贾:指耿弇和贾复,东汉初年的两位将领。
  • 欃枪(chán qiāng):彗星的别称,比喻灾难。
  • 季父:叔父。
  • 三台:古代官职,比喻高官。
  • 四豪:指战国四公子,比喻有名望的人。
  • 龙虎精:比喻英勇的气概。
  •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成年。
  • 燕赵:古代国名,这里指北方。
  • 鲁连:战国时期的辩士。
  • 季布:西汉初年的名将。
  • 礼数:礼仪。
  • 惕想:忧虑的思绪。
  • 素心:纯洁的心。
  • 青云器: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 玉樽:玉制的酒器,这里指美酒。
  • 山阳:地名,这里指山阳之地。
  • 绿竹:比喻贤人。
  • 篆文:古代的一种字体。
  • 炳焕:鲜明,光亮。
  • 五色:五彩缤纷。
  • 罗华星:比喻文采斐然。
  • (yàn):照耀。
  • 泰阶平:比喻天下太平。
  • 白下亭:地名,在今南京。
  • 差池:参差不齐。
  • 泰山轻:比喻重情轻物。
  • 斗水:比喻微不足道的帮助。
  • 长鲸:比喻急需帮助的人。
  • 严风:寒风。
  • 前楹:前面的柱子。
  • 天门:指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
  • 牛渚:地名,在今安徽当涂。
  • 屏营:彷徨,徘徊。

翻译

明君的统治如同金镜,照亮了六国的昏暗,王莽篡位却扰乱了天道。 谁知道汉高祖和汉光武帝的兴起,自有贤臣辅佐。 萧何和曹参稳定了动荡的局势,耿弇和贾复摧毁了灾难。 我家有一位叔父,是当代的杰出英才。 虽然没有高官的职位,也不借用名士的声望。 但他激昂的气概,终将展现英勇的本色。 他二十岁就从北方来到燕赵之地,贤士们都欢迎他。 他像鲁连一样善于谈笑,像季布一样能折服公卿。 我远远地知道他的礼仪已断绝,常常担心不能与他相聚。 忧虑的思绪在夜晚的梦中交织,纯洁的心早已沉寂。 我自愧不如他的远大抱负,却错误地享受着美酒。 山阳之地五百年后,贤人再次兴盛。 他的歌声震动林木,笑声如雷霆般响亮。 他落笔书写篆文,云崩般令人惊叹。 他的言辞鲜明光亮,五彩缤纷如同华星。 他的优美诗句遍布江国,高才照耀天庭。 在艰难的时代治理城邑,浮云笼罩着空城。 居民如同被割的草,地面无一丝生机。 他的恩泽惠及所有生灵,农夫们纷纷回归耕作。 广汉的水流万里,长流中传来玉琴的声响。 雅颂之声传播到吴越,仿佛天下太平。 我离开金陵时,曾在白下亭停留。 群凤怜爱客鸟,参差不齐地哀鸣。 各自拔下五彩的羽毛,情意重于泰山。 赠予的虽微不足道,但对于急需帮助的人却如斗水浇长鲸。 我弹剑歌唱苦寒,寒风在前面的柱子间起舞。 月亮在天门山边露出曙光,霜落在牛渚之地清澈。 我长叹一声,踏上归途,在临川之地徘徊。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他的叔父李阳冰的赞美诗。诗中,李白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背景,赞美了李阳冰的才华和品德。通过对比历史上的明君和贤臣,李白强调了李阳冰虽然没有高官厚禄和名士声望,但他的才华和气概足以媲美古代的英豪。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将李阳冰的文采比作“崩云”、“五色罗华星”,将他的歌声和笑声比作“震动林木”、“雷霆”,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李阳冰的非凡气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华丽,展现了李白对叔父的深厚敬意和赞美之情。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