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 李乂
凤辇乘春陌,龙山访故台。 北宫才尽处,南斗独昭回。 肆览飞宸札,称觞引御杯。 已观蓬海变,谁厌柏梁灾。 代挹孙通礼,朝称贾谊才。 忝侪文雅地,先后各时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辇(fèng niǎn):皇帝的车驾。
  • 龙山:指皇帝的行宫或陵墓所在的山。
  • 北宫:指长安的北宫,古代皇宫的一部分。
  • 南斗:星宿名,这里可能指天空中的南斗星。
  • 昭回:明亮回旋,形容星光闪烁。
  • 肆览:随意观看。
  • 宸札:皇帝的文书或手迹。
  • 称觞:举杯祝酒。
  • 引御杯:引导皇帝举杯。
  • 柏梁灾:指汉武帝时期的柏梁台火灾,这里泛指宫廷的灾难。
  • 代挹:代为汲取,引申为传承。
  • 孙通礼:指孙子的礼仪学说。
  • 贾谊才:指西汉文学家贾谊的才华。
  • 忝侪:谦辞,表示自己不配与他人并列。
  • 文雅地:指文化艺术繁荣的地方。

翻译

皇帝的车驾在春天的大道上行驶,前往龙山访问古老的台阁。 北宫的才华似乎已尽,而南斗星却在天空中独自闪烁。 随意观看皇帝的文书,举杯祝酒,引导皇帝举杯。 已经见证了蓬莱仙境的变化,谁还会厌倦柏梁台的灾难呢? 传承孙子的礼仪学说,朝廷称赞贾谊的才华。 我虽不配,但与这些文雅之地的人们先后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春日巡游的盛况,通过对北宫与南斗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柏梁灾”与“蓬海变”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最后,诗人以谦逊的态度提及自己与这些历史名人的关联,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对才华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李乂

唐赵州房子人,本名尚真,一作字尚真。举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知制诰。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转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绝之。官终刑部尚书。卒年六十八,谥贞。乂方雅有学识,时称有宰相器。兄李尚一、李尚贞,俱以文章名,同为一集,号《李氏花萼集》。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