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饯 (jiàn):设宴送行。
- 唐州:地名,今河南省唐河县。
-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淮源:淮河的源头,位于河南省。
- 濯 (zhuó):洗涤。
- 缨: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 彼美:那人,指高使君。
- 称 (chēng):赞扬。
- 才杰:才华出众的人。
- 亲人:亲近人民。
- 伫 (zhù):期待。
- 政声:政治上的名声。
- 岁寒:指年末,也比喻艰难时期。
- 畴曩 (chóu nǎng):往昔,过去。
- 春晚:春末。
- 别离情:离别的情感。
- 临岐:在岔路口,指分别的地方。
- 拥传:指官员上任时的盛况。
- 荣:荣耀。
翻译
淮河源头的清水,可以洗净你的帽带。 那位被赞扬为才华横溢的人,亲近人民,期待他在政治上的名声。 在岁末的寒冷中,回忆往昔的意愿,春末时分,离别的情感涌上心头。 最终感叹在岔路口的远离,即将看到你上任时的荣耀盛况。
赏析
这首诗是李乂为送别即将赴任唐州的高使君而作。诗中,“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寓意高使君如淮河之水般清澈,能够洗净尘世的污浊,保持清廉。后文通过对高使君才华和政声的期待,以及对离别时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政治生涯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