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山

· 吴融
首阳山枕黄河水,上有两人曾饿死。 不同天下人为非,兄弟相看自为是。 遂令万古识君心,为臣贵义不贵身。 精灵长在白云里,应笑随时饱死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首阳山:山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 :靠近,依傍。
  • 黄河水:中国的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
  • 上有两人曾饿死:指伯夷和叔齐,两位古代的贤人,因不愿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
  • 不同天下人为非:与世人不同,不随波逐流。
  • 兄弟相看自为是:兄弟俩相互看对方,都认为自己做得对。
  • 遂令万古识君心:因此让后世万代都能理解他们的心意。
  • 为臣贵义不贵身:作为臣子,重视道义胜过重视自己的生命。
  • 精灵长在白云里:指伯夷和叔齐的精神永远存在于高远的白云之中。
  • 应笑随时饱死人:应该嘲笑那些随波逐流,只顾眼前温饱的人。

翻译

首阳山依傍着黄河水,山上曾有两位贤人因坚守道义而饿死。 他们与世人格格不入,兄弟俩相互支持,坚信自己的选择。 这使得千古之后的人们都能理解他们的忠诚与坚持, 作为臣子,他们重视道义远胜于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精神永远飘扬在高远的白云之中, 应该嘲笑那些只顾眼前温饱,随波逐流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首阳山和伯夷、叔齐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忠诚与道义的崇高敬意。诗中,“首阳山枕黄河水”描绘了山的高峻与河的壮阔,为后文的叙述营造了宏大的背景。伯夷、叔齐的故事被用来说明“为臣贵义不贵身”的道理,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讽刺了那些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道义的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批判。

吴融

吴融

吴融,字子华,吴翥孙,唐越州山阴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岁。唐昭宗龙纪进士。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后以礼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阙受贺,融最先至,草十数诏,语当意详,进户部侍郎。终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诗》。 ► 302篇诗文

吴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