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渡江

· 张吉
风霜高洁浪如山,一柱中流拥翠鬟。 鱼鸟浮沉窥瀚海,东南形势望潼关。 空中影响知成幻,闹里心情觉亦閒。 却怪寄奴甘篡晋,当初讨贼竟何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霜高洁:形容风霜凛冽,环境清高。
  • 一柱中流:比喻在困难或危险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或事物。
  • 拥翠鬟:形容山峰环绕,如同翠绿的发髻。
  • 窥瀚海:窥视广阔的海洋。
  • 东南形势:指东南地区的战略位置。
  • 望潼关:潼关是古代重要的关隘,这里指远望潼关,象征着对国家边疆的关注。
  • 空中影响:指空中的景象或声音,比喻虚幻不实。
  • 知成幻:知道是虚幻的。
  • 闹里心情:在喧嚣中保持平静的心态。
  • 觉亦閒:感觉也很闲适。
  • 寄奴:指刘裕,字寄奴,南朝宋的开国皇帝,曾篡夺东晋政权。
  • 篡晋:篡夺晋朝的政权。
  • 讨贼:指刘裕曾经讨伐叛乱的贼寇。
  • 何颜:有何面目,指刘裕篡位后,面对自己曾经讨伐贼寇的行为,感到羞愧。

翻译

风霜凛冽,浪涛如山,一座山峰如同一柱中流,环绕着翠绿的发髻。鱼鸟在海面上浮沉,窥视着广阔的海洋,我远望着东南的战略要地,仿佛看到了潼关。空中的景象和声音,我知道它们都是虚幻的,但在喧嚣中,我的心情却感到很闲适。我奇怪刘裕为何甘心篡夺晋朝的政权,他曾经讨伐贼寇,现在又有何面目面对自己的过去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京口渡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边疆的关切和对历史人物的批判。诗中“风霜高洁浪如山”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严峻,也隐喻了国家的艰难形势。后文通过对刘裕篡晋的批评,展现了作者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

张吉

明江西馀干人,字克修,号翼斋,别号古城。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贵州布政使。精研诸经及宋儒著作。尝曰“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有《陆学订疑》、《古城集》。 ► 4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