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汝弼叔故馆有感而作呈汝尚叔及彦常弟

· 刘炳
山馆澹将夕,寒灯对炉熏。 墙阴古梅落,池深芳草春。 疏棂带斜月,连床非昔人。 履綦无往迹,琴册有余尘。 坐感岁时改,心悲文采湮。 缄题不忍写,凄恻泪沾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汝弼叔:对叔叔的尊称,具体所指不详。
  • 山馆(shān guǎn):山中的房舍,多指旅舍。
  • (dàn):安静、安然的样子。
  • 炉熏:熏炉,用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
  • (líng):旧式房屋的窗格。
  • 履綦(lǚ qí):指鞋上的带子,借指足迹。
  • 缄题(jiān tí):信函的封题,亦指书信。
  • (yān):埋没。

翻译

山中的房舍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宁静,寒夜中的灯光对着熏炉。 墙边阴暗处古老的梅花飘落,池水深深处春草茂盛。 稀疏的窗格映带着斜斜的月光,睡在床上的已不是昔日的人。 鞋上的带子已没有过往的踪迹,琴和书籍上积满了灰尘。 坐着感慨岁月的变迁,心中悲痛文采被埋没。 信函的封题不忍心书写,悲痛之情让泪水沾湿了手巾。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故馆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和悲哀。诗中的山馆、寒灯、古梅、芳草、斜月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疏棂带斜月,连床非昔人”这句,通过今昔对比,更增强了物是人非的感觉。尾联“缄题不忍写,凄恻泪沾巾”则将作者内心的悲痛之情推向了高潮。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刘炳

元明间江西鄱阳人,字彦炳。元顺帝至正中,从军于浙。元末诣朱元璋,献书言事。平江西,授中书典签。洪武中屡升大都督府掌记,除东阿知县。旋以病告归,年六十九卒。工诗,有《春雨轩集》。 ► 3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