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进士给饟辽东便道汉阳省觐

清时才似季方稀,此日都亭四牡騑。 转饟恩从天上出,趋庭人自日边归。 玺书已动辽阳色,綵服还增汉水辉。 闻说边储须石画,到来何以报垂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进士:指萧姓的进士。
  • (xiǎng):古代指军粮。
  • 辽东:地名,今辽宁省一带。
  • 省觐(xǐng jìn):指回家探望父母。
  • 季方:指季子,即春秋时期的季札,以才智著称。
  • 都亭:古代城市中的亭子,常用于送别。
  • 四牡騑(sì mǔ fēi):四匹雄马奔驰,形容车驾的雄壮。
  • 转饟:转运军粮。
  • 趋庭:指回家。
  • 日边:指京城或皇帝身边。
  • 玺书:皇帝的诏书。
  • 辽阳:地名,今辽宁省辽阳市。
  • 綵服:彩色的衣服,这里指官服。
  • 汉水:河流名,流经湖北等地。
  • 石画:刻在石上的计划或策略。
  • 垂衣:指皇帝,典故出自《易经》,形容皇帝无为而治。

翻译

在这样一个清明盛世,像季方那样的才子已经很少见了。今天在都亭送别,四匹雄马奔驰,场面壮观。转运军粮的恩典来自天子,而你回家探望父母,是从皇帝身边归来。皇帝的诏书已经让辽阳的气氛变得紧张,而你穿着官服,更增添了汉水的光辉。听说边疆的粮食供应需要精心策划,你到了那里,将以何种方式回报皇帝的无为而治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萧进士在清明盛世中,奉命转运军粮至辽东,并顺道回家探望父母的情景。诗中通过“四牡騑”、“玺书”、“綵服”等词语,展现了壮观的送别场面和萧进士的荣耀。同时,通过“趋庭人自日边归”表达了对家的思念。结尾的“何以报垂衣”则引发了对萧进士未来作为的期待,体现了对国家边疆安危的关切。

郑学醇

明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