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冬归宗阅毗尼忆阿公时阿公出沈阳之千山

道法多年叹陆沉,令人怀古更情深。 曾期慧业同他日,岂谓蹉跎尚至今。 箕子旧封知问礼,苏卿雪窖几长吟。 从来练达都经历,相见应知慰夙心。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毗尼(pí ní):佛教语,意为律。
  • 陆沉:本义指陆地无水而沉,比喻埋没,不为人知。
  • 慧业:佛教语,指智慧的业缘。
  • 蹉跎(cuō tuó):时间白白地过去,光阴虚度。
  • 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因封国于箕而称箕子。曾向周武王陈说洪范九畴,被封于朝鲜。因这里提到“问礼”,所以作者可能是指箕子在商朝时的一些关于礼仪的事迹。
  • 苏卿:指苏武,字子卿。他在天汉元年(公元前100 年)以中郎将之职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 夙心:平素的心愿。

翻译

多年来对道法的研究让人感叹其被埋没,使人在怀念古时之事时感情更加深厚。 曾期望能与他人在智慧的业缘上有共同的进步,怎料到虚度光阴至今仍无成就。 箕子的旧封之地让人知晓要重视礼仪,苏武在雪窖中长久地吟唱。 从来都是只有经历过各种磨炼才能变得干练通达,相见时应该会知道这能慰藉平素的心愿。

赏析

这首诗以对道法多年被忽视的感叹开篇,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恋和对时光虚度的遗憾。诗中提到箕子知礼和苏卿(苏武)的坚守,可能是借此来喻指自己对某种理想或品德的追求。最后,诗人认为只有经历过种种磨炼才能变得成熟和通达,并且期待这种经历能够慰藉自己内心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释今严

今严(?──一六五八?),字足两。顺德人。俗姓罗,原名殿式,字君奭。诸生。弱冠从天然禅师求生死大事,明桂王永历三年(一六四九)脱白受具。十二年(一六五八)奉命往嘉兴请藏,还至归宗,阅大藏一周,遭岁俭,日止一糜,研览不辍。病还雷峰,爱栖贤山水之胜,扶病强行。居无何,竟以宿疾蜕于五乳峰静室。著有《西窗遗稿》一卷,《秋怀》、《百合》诸诗。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