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陈仲孚题薛公远墨竹

前朝画竹谁第一,尚书高公妙无敌。 近世多宗李集贤,房山真迹那能得。 澹园学李殊逼真,柳州半刺题衔新。 鹅山之虚况多竹,画品近来应入神。 东皋溪傍草堂小,罗池庙前春雨早。 三十里外见似人,玉立长身照枯槁。 石湖今有太邱陈,孤竹春阴生子孙。 清风高节在封植,知有王猷来款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前朝:过去的朝代。
  • 尚书:古代官职名。
  • 高公:指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元代画家。
  • :尊崇,效法。
  • 李集贤:指李衎(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元代画家,官至集贤大学士,故有此称。
  • 房山真迹:高克恭的真实画作。
  • 那能得:哪里能够得到。
  • 澹园:指薛公远,号澹园,其生平不详。
  • 学李:学习李衎的绘画风格。
  • :很,非常。
  • 逼真:极像真的。
  • 柳州半刺:指官衔较低的官员。“刺”是古代的名片。这里可能指陈仲孚官职较低。
  • 题衔新:题写新的官衔。
  • 鹅山之虚:鹅山的空旷之地。“虚”,同“墟”,这里指空旷的地方。
  • 画品近来应入神:(澹园的)绘画技艺近来应该达到了神妙的境界。
  • 东皋(gāo):泛指田野或高地。
  • 溪傍:溪水边。
  • 草堂:隐士居住的简陋房屋。
  • 罗池庙:柳州祭祀柳宗元的庙宇。
  • 玉立:形容姿态美好。
  • 长身:身材高大。
  • 照枯槁:(竹子)映照出一种清瘦的姿态。
  • 石湖:范成大(1126—1193)晚年居住在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 太邱陈:用陈寔(shí)的典故,来比喻陈仲孚,陈寔曾为太丘长,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廉吏。
  • 孤竹:竹子的一种,也泛指竹子。
  • 春阴:春天的阴凉处。
  • 王猷(yóu):指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生性爱竹。这里用王猷来比喻喜爱竹子的人。

翻译

过去朝代画竹子谁是第一呢,尚书高克恭的画技精妙无比。 近世很多人尊崇李衎,高克恭的真迹很难得到。 薛公远学习李衎非常逼真,陈仲孚这个官职较低的人有了新的题衔。 鹅山的空旷之地有很多竹子,薛公远的画技近来应该达到了神妙的境界。 在东皋的溪水边有座小草堂,罗池庙前春雨早早降临。 三十里外看去像人一样,(竹子)姿态美好身材高大,映照出一种清瘦的姿态。 如今有像陈寔一样的陈仲孚在石湖,孤竹在春天的阴凉处生长繁衍。 (他的)清风高节在于培育扶植,知道会有像王徽之一样喜爱竹子的人来敲门拜访。

赏析

这首诗是为陈仲孚题薛公远所画墨竹而作。诗中首先提到前朝画竹高手高克恭,以及近世被多人尊崇的李衎,以突显画竹艺术的传承。接着赞扬薛公远学李衎学得很逼真,其画技近来已达到神妙境界。然后通过描写竹子所在的环境,如东皋溪旁的草堂、罗池庙前的春雨,以及竹子如人般玉立长身的姿态,进一步烘托出竹子的神韵。最后以陈仲孚类比陈寔,强调他的清风高节,并暗示会有像王猷一样爱竹之人前来。整首诗围绕着薛公远的墨竹画展开,既赞美了画的精妙,又通过竹子和人物的联系,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文化传承的追求。诗中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