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得寒字

· 谢榛
出郭乘时父老欢,频年稼穑问艰难。 边烽自不虚龙剑,客礼谁能重鹖冠。 地合千松山更秀,天垂片雨日多寒。 秋来逸兴今朝醉,老去新诗异代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外城。在古代,指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guō)。
  • 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sè)。
  • 边烽:边境上报警的烽火。
  • 龙剑:这里指宝剑,象征着武力和军事力量。
  • 鹖冠:用鹖羽(一种像雉而善斗的鸟的羽毛)作装饰的冠,多为武士所戴。(hé)

翻译

出城之时正赶上好时光,父老们都很欢乐,连年询问农业劳作的艰难情况。 边境的烽火并不是虚设,这里的军事力量不容小觑,而作为客人的我,谁又能看重我这一介文人呢? 大地融合着千座松山显得更加秀丽,天空垂下丝丝细雨,天气大多时候都很寒冷。 秋天到来,我今朝沉醉于这闲适的兴致之中,等我老去,这新写的诗将留待后人观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出城后的所见所感。诗的首联通过描述父老的欢乐和对稼穑的关注,展现了对民生的关心。颔联则提到边烽和客礼,暗示了当时的局势和作者自身的境遇。颈联描绘了大地与松山的融合以及细雨带来的寒意,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尾联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逸兴和对自己诗作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关照,又有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