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陈叔原题渔樵图

· 蓝智
武夷老人年七十,昼业渔樵妻夜织。 有儿长大不读书,采山钓濑供衣食。 此翁自是神仙徒,床头酒香不用沽。 生逢太平少征敛,虽有生产无官租。 昨朝自携书一束,过我衡门看秋菊。 新图苍莽烟水寒,复有疏篁间枯木。 一客负薪山路长,一客傍船渔在梁。 荒林无人日未落,偶坐有意俱相忘。 知君老去犹爱此,能以安閒遗孙子。 愧我十年尘土间,按图欲借溪南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武夷:山名,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郊。
  • (lài):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 征敛:征收赋税。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 (huáng):竹林,泛指竹子。
  • 安閒:同“安闲”,安静清闲。

翻译

武夷有位老人已经七十岁了,白天打渔砍柴,妻子夜晚织布。他们的儿子长大却不读书,靠上山砍柴和在急水中钓鱼来维持生计。这位老人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床头有美酒不用去买。他生逢太平盛世,很少被征收赋税,虽然从事生产劳作,但不用交官租。昨天早上他自己带着一束书,来到我这简陋的屋舍看秋菊。新画中是苍茫的烟水透着寒意,还有稀疏的竹林和干枯的树木。一个客人背着柴走在山路上,路程漫长;一个客人在船边,正在船上打鱼。荒林里没有人,太阳还未落山,偶然在此闲坐,大家都有意地沉浸其中,忘却了一切。知道您年老了仍然喜爱这样的生活,能够以这种安闲的方式留给子孙。我惭愧自己在尘世中奔波了十年,看着这图想要借那溪边的南山来寻求安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老人闲适的渔樵生活,以及图中所展现的场景。诗中通过对老人生活的描写,表现出他对这种简单、自由生活的满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太平时期少征敛、无官租的社会状况。诗中的画面富有层次感,从老人的日常生活到新图中的景色,再到客人的活动,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尘世奔波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给人以一种宁静、淡泊的感受。

蓝智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蓝仁弟。元末与兄往武夷师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