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德舆迎侍兼柬三山诸友

· 蓝仁
花压春城綵袖回,云飞秋水锦帆开。 山中令尹忧官瘦,江上慈亲望子来。 远道不违甘旨愿,清朝未乏孝廉材。 三山故旧烦询问,岁晚相思肯寄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綵(cǎi)袖:指艳丽的服装。
  • 尹(yǐn):古代官名。
  • 甘旨愿:指子女侍奉父母的心意。
  • 清朝:清明的朝廷。
  • 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明清时用作对举人的雅称。

翻译

春花繁盛压满春城,身着艳丽服装的人归来,秋水之上云朵飘飞,锦帆张开(船只出发)。 山中有位县令担忧自己因官职而消瘦,江面上慈祥的母亲盼望儿子归来。 从远方赶来没有违背侍奉父母的心意,清明的朝廷并不缺乏有孝廉品德的人才。 烦请询问三山的旧友,年末之时若有相思之情,是否愿意寄来梅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表达了对董德舆的祝福以及对三山诸友的问候。首联通过描绘春花春城和锦帆秋水的景象,烘托出一种热闹而美好的氛围。颔联则从董德舆的角度,写出了县令的忧虑和母亲的盼望,表现出他的责任和亲情。颈联表明董德舆远行是为了尽孝,同时也暗示了朝廷对人才的需求。尾联则是作者对三山诸友的嘱托,以询问相思之情和是否寄梅结尾,富有诗意和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表达了多种情感,既有离别的不舍,又有对他人的祝福和期待。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