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 蓝智
兵革频为患,朝廷屡出师。 未通秦郡邑,空望汉旌旗。 使者徵求急,将军战伐迟。 似闻哀痛诏,不独问疮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兵革:兵器和甲胄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这里指战争。
  • :灾祸,灾难。
  • 朝廷: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
  • 出师:出兵打仗。
  • 秦郡邑:指秦朝时的郡县,这里代指边远地区。
  • 旌旗:旗帜的总称。
  • 使者:奉命出使的人。
  • 徵求:征敛索取。(“徵”同“征”)
  • 战伐:征战,讨伐。
  • 哀痛诏:古代帝王因灾害频至、民不聊生、内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诏书。
  • 疮痍:比喻人民遭受的战祸、疾苦。

翻译

战争频繁地带来灾祸,朝廷多次出兵征战。 还没有打通边远地区的郡县,只能空望着汉军的旗帜。 使者急迫地征敛索取,将军征战讨伐的行动迟缓。 似乎听到了皇帝下的罪己诏书,不只是询问民众的疾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朝廷在应对战争时的种种问题。诗中通过“兵革频为患”“朝廷屡出师”表现了战争的频繁和朝廷的应对之策。“未通秦郡邑,空望汉旌旗”则表达了对战争进展不顺的无奈和担忧。“使者徵求急,将军战伐迟”揭示了朝廷内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使者的急征与将军的迟缓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似闻哀痛诏,不独问疮痍”则似乎暗示了皇帝对现状的反思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时事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蓝智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蓝仁弟。元末与兄往武夷师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