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潘主簿诗

· 张羽
尘世浮荣梦不凭,槿花先夕叹飘零。 安仁病去曾谁诔,邠老诗存漫托名。 五月孤嫠归旅榇,千家父老泣铭旌。 东山山下流泉咽,应为怜君带哭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荣:虚浮的荣耀。
  • 槿花:木槿花,朝开暮落,象征短暂。
  • 先夕:在傍晚之前。
  • 飘零:凋谢,散落。
  • 安仁:可能指潘主簿的字或号,具体人物不详。
  • (lěi):古代用来表彰死者德行并致哀悼的文辞。
  • 邠老:可能指潘主簿的别称,具体人物不详。
  • 旅榇(chèn):指旅途中临时停放的棺材。
  • 铭旌: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
  • 东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流泉咽:泉水流动时发出的呜咽声,比喻悲伤。

翻译

尘世中虚浮的荣耀如同梦境般不可依靠,木槿花在傍晚之前就已凋谢,令人感叹其短暂。 安仁(潘主簿)病愈后,又有谁来为他撰写诔文呢?邠老(潘主簿)的诗作虽存,却只能漫无目的地寄托名声。 五月里,孤儿寡母带着棺材归乡,千家父老为那标志官职姓名的铭旌而泣。 东山山下,泉水呜咽,它应该也是在为你的离去而悲泣吧。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尘世浮荣与自然界短暂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潘主簿逝去的深切哀悼。诗中运用了“槿花”、“流泉咽”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感伤氛围。同时,通过提及“诔”、“铭旌”等丧葬文化元素,进一步凸显了对逝者的敬重与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张羽对友人逝世的沉痛心情。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