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魏公竹枝歌
赵魏公,宋王孙,风流白晰更能文。
丹青自比董北苑,书法兼工王右军。
至元诏书征草泽,召见廷中推第一。
三府趋朝贺得人,万乘临轩赐颜色。
殿前落笔侍臣惊,鸡林象郡总知名。
夫人通籍宫中宴,儿子承恩内里行。
一家三人书总好,天子频称古来少。
疏广归来有赐金,张芝闲处多章草。
全盛须臾那可伦,百年乔木易成尘。
凄凉故宅属官府,零落诸孙随市人。
空留遗迹传身后,一纸千金争买售。
屏风画绝为谁收,团扇书工亦何有。
唐生购得墨竹枝,一尺中含千尺姿。
若非松雪斋前见,应是沤波亭下披。
曲池已平台已坏,露叶烟丛竟何在。
唯有双溪水北流,至今犹绕空墙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赵魏公:指赵孟頫,元代著名书画家,封魏国公。
- 白晰:皮肤白净。
- 董北苑: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北苑使,擅长山水画。
- 王右军: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
- 至元: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
- 三府: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古代中央政府的三个重要机构。
- 鸡林象郡:指边远地区,鸡林为古地名,象郡为古代越南北部地名。
- 通籍:指在宫中有记录,即有官职。
- 张芝:东汉书法家,擅长草书。
- 疏广:西汉人,曾任太子太傅,后辞官归隐。
- 章草:草书的一种,较为规整。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诸孙:指后代的子孙。
- 墨竹:用墨画的竹子。
- 松雪斋:赵孟頫的书斋名。
- 沤波亭:赵孟頫的另一处居所。
- 双溪:指两条溪流。
翻译
赵魏公,即赵孟頫,是宋朝王室的后裔,他不仅风流倜傥,皮肤白净,而且文才出众。他自比董源的绘画,书法则兼工王羲之的风格。元世祖至元年间,他被征召入朝,廷试中名列第一。三府官员都为得到这样的人才而庆贺,皇帝也在朝堂上对他赞赏有加。他在殿前作画,令侍臣们惊叹,他的名声远播至边远的鸡林和象郡。他的夫人有官职,在宫中参加宴会,儿子也在宫中受到恩宠。一家三口都擅长书法,皇帝多次称赞这是自古罕见的。他像疏广一样辞官后得到赏赐,像张芝一样闲暇时多写章草。然而,全盛的时光转瞬即逝,百年的大树也容易化为尘埃。他的故居如今已属于官府,后代的子孙也流落市井。他留下的书画作品,一纸千金,人们争相购买。屏风上的画已无人收藏,团扇上的书法也无处寻觅。唐生购得一幅墨竹画,虽只一尺,却蕴含着千尺的姿态。如果不是在松雪斋前见过,就是在沤波亭下欣赏过。曲池已毁,平台已坏,露叶烟丛不知去向。唯有双溪的水依旧向北流,至今还绕着空旷的墙外。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赵孟頫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家族荣耀,同时也反映了时光易逝、荣华难久的哀愁。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赵孟頫的书画与董源、王羲之相比,突出了他的艺术地位;将他的家族荣耀与后代的流落对比,强调了世事无常。结尾处的双溪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情,与赵孟頫的遗迹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