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顾参军大宁见寄

尺素关城意气亲,夕云西北起鳞鳞。 息烽莫问幽州戍,击筑多逢易水人。 马市久安书未奏,军持一笑醉偏真。 谁知上谷颜咨议,五岳相从已结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尺素:古代用来写字的细长白绢,这里指书信。
  • 关城:关隘和城池,指边防要地。
  • 鳞鳞:形容云层如鱼鳞般密集排列。
  • 息烽:熄灭烽火,指战事平息。
  • 幽州:古代地名,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 击筑: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击筑而歌,形容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
  • 易水人:指生活在易水流域的人,易水是河北省的一条河流。
  • 马市:古代交易马匹的市场。
  • 军持:古代军队中用来盛水的器具,这里指军中生活。
  • 上谷:古代地名,今河北省张家口一带。
  • 颜咨议: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五岳:指中国的五座名山,这里可能指颜咨议与作者有着共同的志趣和追求。

翻译

你从边关寄来的书信,充满了亲切的意气,我看到夕阳下的云层在西北方如鱼鳞般密集。 战事已经平息,不必再问幽州的边防,我在军中击筑而歌,遇到了许多豪放的易水人。 马市虽然长久安宁,但尚未有书信奏报,我在军中饮酒,醉意中更显真情。 谁能知道在上谷的颜咨议,我们五岳相从,已经结为邻里。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写给顾参军的回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边关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尺素”、“关城”等词语,展现了边关的遥远与书信的珍贵。同时,通过“息烽”、“击筑”等描绘,传达了战事平息后的宁静与军中生活的豪放。最后,诗人以“五岳相从已结邻”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期待和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对友情的重视。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