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诗赠开府梁公三首

辽河日以阴,下营一何长。 匈奴十万骑,土蛮狡而狂。 幕府肃东征,威震及朔方。 清野尽收保,师行遂张皇。 一军薄鞍山,一军驰沈阳。 定策捣胡垒,戈甲耀日光。 出塞二百里,努力事战场。 刃胡殆千级,杀气天苍茫。 海北三四州,分旗扫边疆。 恺旋旆言入,露布归明堂。 铭勋勒崔嵬,彤弓受言藏。 丈夫志万里,咏言增慨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辽河: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
  • 下营:指军队的营地。
  • 匈奴: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 土蛮:指当地的土著民族,此处可能指敌对势力。
  • 幕府:古代将军的府邸,也指军事指挥机构。
  • 朔方:北方边疆地区。
  • 清野:清理战场,使敌人无法利用。
  • 鞍山:中国辽宁省的一个城市。
  • 沈阳:中国辽宁省的省会城市。
  • 胡垒:敌人的营垒。
  • 海北:指中国东北的北部地区。
  • 恺旋:胜利归来。
  • 露布:战报。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
  • 铭勋:记录功勋。
  • 崔嵬:高大的样子。
  • 彤弓:红色的弓,古代象征军事权威。

翻译

辽河的天空日渐阴沉,军营的防线拉得多么漫长。十万匈奴骑兵,土著蛮族狡猾而狂妄。军事指挥部肃穆地向东征讨,威名震动北方边疆。清理战场,全面收兵自保,军队行进显得庄重而威严。一支军队逼近鞍山,另一支军队疾驰沈阳。制定策略攻击敌人的营垒,戈甲在阳光下闪耀。出征二百里,全力投入战场。斩杀敌人近千人,杀气弥漫在苍茫的天空。北部三四州,分兵清扫边疆。胜利归来,战报传回明堂。记录功勋于高大的石碑上,接受象征权威的红弓。大丈夫志在四方,吟咏之间增添慷慨激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宏大的军事行动,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节奏,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将领的英勇。诗中“辽河日以阴”和“下营一何长”等句,既描绘了战场的氛围,又暗示了战争的严峻。“幕府肃东征”至“戈甲耀日光”部分,详细描述了军事行动的策略和军队的壮丽景象。结尾的“丈夫志万里,咏言增慨慷”则抒发了将领的豪情壮志,使整首诗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色彩。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