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黎惟敬酌陈玉叔得渠字

前旌何日向淮徐,斗酒聊停使者车。 饷事宁劳论海上,史才今已见河渠。 几人旧赐金茎露,十载名山玉笈书。 秋色蓟门怜去住,那能相对不踌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前旌:古代官员出行时前导的旗帜,这里指官员的出行。
  • 淮徐:地名,指淮河流域和徐州一带。
  • 斗酒:即一杯酒,这里指饮酒。
  • 使者车:使者的车辆,这里指使者的出行。
  • 饷事:指军队的粮饷事务。
  • 河渠:这里指水利工程,也比喻治理国家的能力。
  • 金茎露:指皇帝赐予的珍贵物品,比喻皇帝的恩宠。
  • 玉笈书:珍贵的书籍,这里指重要的文献或著作。
  • 蓟门:地名,指北京一带。
  • 踌躇:犹豫不决。

翻译

何时才能看到前导的旗帜指向淮徐之地, 暂且停下使者的车辆,共饮一杯酒。 军队的粮饷事务无需在海上讨论, 如今已见到治理国家的水利工程之才。 有多少人曾获得皇帝赐予的珍贵之物, 十年间名山中的珍贵书籍也已闻名。 秋色中的蓟门,令人怜惜去留, 怎能不相对而坐,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和功绩。诗中通过“前旌”、“使者车”等意象,描绘了友人出行的场景,而“斗酒”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后句中,“河渠”、“金茎露”、“玉笈书”等词语,既展现了友人的才华和成就,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祝福。结尾的“踌躇”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