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雨中梁彦国山馆同陈潜甫梁仲登集得蒸字

西岩飞雨入,三伏失炎蒸。 瀑下轻霏乱,云深爽气增。 室虚神已王,境静虑能澄。 河朔风先到,阴山雪欲凝。 听松心更远,看竹兴堪乘。 岂有台如濮,欢逢酒似渑。 文园今日共,莲社昔年曾。 野服初裁芰,山尊曲制藤。 蓬池传细脍,玉井荐寒冰。 倦爱藜床短,酣宜茗椀仍。 秋声惊渐至,晚槛喜同凭。 茅屋新诗少,幽怀愧杜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日:指夏季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 炎蒸:指酷热的天气。
  • 瀑下轻霏乱:瀑布下飞溅的水雾纷乱。
  • 室虚神已王:室内空旷,精神状态极佳。
  • 河朔: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 阴山:指北方的山脉。
  • 莲社:指文人雅士的聚会。
  • (jì):指菱角,这里指用菱角叶制成的衣服。
  • 山尊:指山中的酒器。
  • 蓬池:指野外的池塘。
  • 藜床:用藜草编制的床。
  • 茗椀:指茶碗。
  • 杜陵:指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翻译

夏日三伏天,西岩上飘落的雨滴带来了凉意,酷热的天气被驱散了。瀑布下飞溅的水雾纷乱,云深之处,清爽的气息更加浓郁。室内空旷,精神状态极佳,环境宁静,思绪得以澄清。黄河以北的风先到,北方的山脉上,雪似乎即将凝结。听着松树的声音,心境更加深远,看着竹子,兴致可以随之高涨。虽然没有像濮阳那样的台,但欢聚一堂,酒如渑水般畅快。今天我们共同在文园,曾经也参加过莲社的聚会。野外的衣服刚刚用菱角叶裁制,山中的酒器弯曲如藤。野外的池塘传来细切的鱼肉,玉井中提供着寒冰。疲倦时喜欢短小的藜床,酣畅时适宜用茶碗。秋天的声音渐渐惊醒,晚上的栏杆旁,我们欣喜地一同凭栏。茅屋中新诗不多,幽深的情怀愧对杜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雨中的山间聚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瀑下轻霏乱,云深爽气增”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雨中山间的清新与宁静,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乐,以及对诗歌创作的自我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世界。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