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肖韩补令盐城

千家鱼稻待鸣弦,暂借神君此地偏。 堤上楼高通海气,城头帆仄散湖烟。 玄夷书似衡山日,白马牲犹瓠子年。 闻道河渠功不细,皂囊归奏圣明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鸣弦:指弹奏琴弦,这里比喻治理地方。
  • 神君:对地方官的尊称。
  • :偏远。
  • 楼高:高楼。
  • 通海气:与海相连的气息。
  • 帆仄:帆船倾斜。
  • 湖烟:湖上的雾气。
  • 玄夷:古代对东方民族的称呼,这里可能指东方。
  • 衡山:山名,位于湖南。
  • 白马牲:白马祭祀。
  • 瓠子年:古代纪年法,具体年份不详。
  • 河渠:河道和渠道。
  • 皂囊:黑色的袋子,古代用来装奏章。
  • 圣明:对皇帝的尊称。

翻译

千家万户的鱼和稻谷等待着治理的琴声,暂时借用神君的力量,这个地方虽然偏远。堤上的高楼与海相连,城头的帆船在湖烟中散开。东方的书信如同衡山的日光,白马祭祀依旧在瓠子年进行。听说河渠的功绩不小,带着奏章归去,在圣明的皇帝面前奏报。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送别杨肖韩去盐城任职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盐城的地理环境和期待杨肖韩的治理能够带来繁荣的愿景。通过“千家鱼稻待鸣弦”表达了当地百姓对新任官员的期待,而“堤上楼高通海气,城头帆仄散湖烟”则生动地描绘了盐城的地理特色。后两句提及了东方的书信和白马祭祀,暗示了杨肖韩的政绩将会被记录和传颂。最后,诗人期待杨肖韩能够带着河渠治理的功绩,向皇帝报告,体现了对杨肖韩的信任和期望。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