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里谒孔庙

尼泗千年启閟宫,坛前冠佩讲时同。 凤衰歌后人何在,麟出书成道已穷。 鲁壁藏经残简积,汉祠祝史太牢崇。 东来邹峄观乡射,犹听金丝到庙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阙里: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是孔子的故乡。
  • 尼泗:尼山和泗水,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泗水流经曲阜。
  • 閟宫:古代指祭祀孔子的庙宇。
  • 坛前冠佩:指在祭坛前穿着礼服,戴着冠冕。
  • 凤衰歌:指《诗经·大雅·卷阿》中的“凤皇于飞,翙翙其羽”,比喻孔子时代的衰落。
  • 麟出书成:指孔子晚年编撰《春秋》,传说中麒麟出现是孔子编书完成的象征。
  • 鲁壁藏经:指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从墙壁中发现古文经书。
  • 汉祠祝史:指汉代祭祀孔子的祠庙中的祝史,即祭祀官。
  • 太牢:古代祭祀时用牛、羊、豕三牲全备的祭品。
  • 东来邹峄:指从东方来到邹山和峄山,这两座山都在曲阜附近。
  • 观乡射:观看乡间的射箭比赛,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
  • 金丝:指古代乐器,如琴瑟等。

翻译

在阙里拜谒孔庙,尼山和泗水见证了千年的祭祀宫殿。在祭坛前,人们穿着礼服,戴着冠冕,共同讨论学问。自从《诗经》中唱出凤凰衰落的歌声后,孔子又在哪里呢?麒麟出现,孔子编撰的《春秋》完成,但他的道已经走到了尽头。鲁壁中藏着的古文经书残简堆积,汉代的祠庙中,祭祀官用牛、羊、豕三牲全备的祭品来祭拜孔子。从东方来到邹山和峄山观看乡间的射箭比赛,仍然能听到庙中传来的金丝乐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拜谒孔庙的场景,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敬仰与追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如“凤衰歌”、“麟出书成”等,展现了孔子时代的辉煌与衰落,以及后人对孔子的纪念与尊崇。同时,通过“鲁壁藏经”、“汉祠祝史”等细节,反映了孔子学说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影响。最后,以“东来邹峄观乡射,犹听金丝到庙中”作结,既描绘了乡间的生活场景,又隐喻了孔子学说的深远影响,使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