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萧君达偕郑国彦方邦哲张子晦过访以诗见诒用韵兼酬四子
客邸逢君醉几回,岂缘乡国共衔杯。
西京正待张衡赋,南海谁如赵德才。
楯鼻自将飞檄去,刀头何必问书来。
清秋最是披襟日,更约双骖上汉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潮州:地名,今广东省潮州市。
- 萧君达:人名,具体不详。
- 郑国彦、方邦哲、张子晦:人名,具体不详。
- 过访:访问,拜访。
- 见诒:赠送。
- 用韵:按照诗的韵律。
- 兼酬:同时答谢。
- 客邸:客栈,旅馆。
- 衔杯:举杯饮酒。
- 西京:指长安,今西安。
- 张衡: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
- 南海:指广东一带。
- 赵德才:人名,具体不详。
- 楯鼻:古代兵器,此处可能指军事文书。
- 飞檄:紧急的文书。
- 刀头:指书信,古代书信用刀刻写。
- 披襟:敞开衣襟,形容心情舒畅。
- 双骖:两匹马,指驾车。
- 汉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翻译
在旅馆中与君共饮,醉意几回,并非仅仅因为同乡而举杯。 长安正等待着张衡那样的赋作,南海之地谁能比得上赵德才的才华。 自己将带着紧急文书离去,何必再问书信来自何方。 清秋时节最是心情舒畅,更约定驾车再上汉台。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在客栈中与几位友人相聚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诗中“西京正待张衡赋,南海谁如赵德才”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极高评价,同时也流露出对文学创作的向往。末句“更约双骖上汉台”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相聚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