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真趣卷
彼美慕陶人,往往犹羹墙。
见山诵陶诗,对菊倾陶觞。
纷纷与时偕,谁能出羲皇。
公方崇大朴,混沌何曾亡。
游神汗漫境,脱屣傀儡场。
寄声谢偃师,巧绝伪自彰。
莫辨仙与人,仙在人中藏。
吾意能契之,吾言不能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羹墙(gēng qiáng):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的意思,这里指对陶渊明的追慕。
- 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象伏羲以前的人无忧无虑,生活闲适,这里借指恬淡闲适的生活或时代。
- 大朴:指原始质朴的大道。
- 混沌:这里指天地未开辟以前的原始状态,暗指最为纯真质朴的本质。
- 汗漫:广大,漫无边际。
- 脱屣(xǐ ):比喻看得很轻,无所顾恋,犹如脱掉鞋子。
- 傀儡场:原指木偶戏舞台,这里借指人世间充满虚假和作秀的地方。
- 偃师:古代传奇中善于制造能歌善舞的木偶的人,这里借指那些善于伪装和作秀的人。
翻译
那些倾慕陶渊明的人,常常对他追思不已。
看见山就诵读陶诗,对着菊花就倾倒下陶酒。
众人纷纷随着时代变化,谁能超出伏羲氏那般的闲适呢?
您正崇尚原始质朴的大道,那最为纯真质朴的本质何曾消亡。
心神遨游在广阔无边的境界,毫不眷恋地脱离那充满虚假的人世。
寄言告诉那些如偃师般作伪的人,巧妙的伪装终究会自我暴露。
不要去分辨仙与人,仙就在人群之中隐藏着。
我的心意能够与之契合,但我的言语却难以表达出来。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对陶渊明的敬仰以及对纯真质朴的追求展开。诗中通过“彼美慕陶人”表达了人们对陶渊明的追慕之情,“见山诵陶诗,对菊倾陶觞”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陶渊明的热爱与效仿。诗人认为,在纷纷扰扰的时代中,人们很难达到伏羲氏时代的那种闲适恬淡,而只有崇尚大朴,保持混沌未开的纯真本质,才能摆脱虚假的尘世。诗中的“游神汗漫境,脱屣傀儡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最后,诗人表示自己的心意能与这种境界契合,但言语却难以完全表达。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真趣和质朴的向往,以及对世俗虚假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