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轩

哲人素志淡无营,独卧衡茅乐治平。 皓月清风为伴侣,寒梅修竹共幽贞。 诗书教子登华要,纶綍旌贤沐宠荣。 洛社耆英时结会,栖迟无复慕渊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衡茅:用衡木做的简陋的茅屋。“衡”音(héng)
  • 幽贞:指高洁坚贞的节操。
  • 纶綍:指帝王的诏书旨意。“綍”音(fú)
  • 耆英:年高有德者之称。“耆”音(qí)

翻译

有智慧的人向来志向淡泊,没有过多的追求,独自住在简陋的茅屋里,乐于追求国家的安定和平。 明亮的月亮和清爽的风儿是他的伴侣,寒冷的梅花和修长的竹子与他一样高洁坚贞。 用诗书教导子女,期望他们能够登上显要的职位,帝王的诏书表彰贤能之人,使他们蒙受恩宠和荣耀。 洛阳社里的年高有德者时常相聚结会,(自己)悠闲舒缓,不再羡慕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哲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品德。诗中通过描写哲人独卧衡茅,以皓月清风、寒梅修竹为伴,体现了他的高洁品性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人提到诗书教子和纶綍旌贤,展示了对子女的期望和对贤能之人受到赏识的肯定。最后,诗中说洛社耆英时结会,表明哲人在这样的社交活动中找到了乐趣,不再向往陶渊明式的隐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品德修养的重视。

罗亨信

明广东东莞人,字用实,号乐素。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正统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擢右副都御史。土木之变时,誓诸将死守宣府,人心始定。也先挟英宗至,不纳。据要冲孤城,外御强敌,内屏京师。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寻致仕归,卒于家。有《觉非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