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节卷

庐陵鄢氏母,芳龄失所天。 守志育孤儿,儿大谪戍边。 孀妇义从子,节孝图两存。 开平渺何许,邈与胡境连。 三时飞羽书,四郊起狼烟。 教儿习骑射,跃马挥戈鋋。 一朝擒丑虏,俘献宸廷前。 论功定爵赏,列校职乃迁。 归来拜慈母,母子共凄然。 念父殁已久,幽魂閟重泉。 得禄不逮养,风木徒自怜。 阃将闵节义,封章为敷言。 圣朝重风化,褒旌恩特宣。 边藩屹华扁,门户生光妍。 亲荣子亦显,二美畴能肩。 作诗厉终始,令名期永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贞节卷:指记录贞节事迹的书卷。
  • 所天:指丈夫。(“所”在这里读“suǒ”)
  • 谪戍:封建时代将有罪的人派到远方防守。(“谪”读“zhé”)
  • 孀妇:寡妇。(“孀”读“shuāng”)
  • 义从子:遵从道义对待侄子。
  • 节孝图:记载节孝事迹的图画。
  • 开平:地名。
  • :遥远。
  • 胡境:指少数民族地区。
  • 羽书:古代军事文书,插有鸟羽表示紧急。
  • 狼烟: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用的信号。
  • 戈鋋(chán):泛指兵器。
  • 丑虏:对敌人的蔑称。
  • 宸廷:朝廷。
  • 爵赏:爵位和赏赐。
  • 阃将(kǔn jiàng):统兵在外的将领。
  • 敷言:陈说,叙述。
  • 风化:社会风气和教育感化。
  • 褒旌:表彰。
  • 恩特宣:特别宣布的恩惠。
  • 边藩:边防地区。
  • :高耸,屹立。
  • 华扁:华丽的匾额。
  • 畴能肩:谁能比得上。(“畴”读“chóu”)

翻译

庐陵有个鄢氏母亲,年轻的时候失去了丈夫。她坚守志向养育孤儿,孩子长大后被派到边疆戍守。寡妇鄢氏遵从道义对待侄子,她的节孝事迹被绘制成图得以同时保存。开平这个地方在何处呢?它遥远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相连。一年四季时常有紧急的军事文书传来,四方郊外燃起了报警的烽火。鄢氏教儿子练习骑射,儿子跃马挥戈,英勇作战。有一天擒获了丑恶的敌人,将俘虏献给朝廷。朝廷论功行赏,确定爵位和赏赐,儿子所属的军队职务也得到升迁。儿子归来拜见母亲,母子俩都感到悲伤。想到父亲已经去世很久了,他的幽魂已深埋在九泉之下。如今得到俸禄却不能奉养父亲,只能对着树木徒然自伤。统兵在外的将领怜悯鄢氏的节义,写奏章进行叙述。圣明的朝廷重视社会风气和教育感化,特别宣布给予表彰。在边防地区高高地树立起华丽的匾额,使这户人家门庭生辉。母亲得到荣耀,儿子也显扬名声,这两种美好谁能比得上呢。作诗激励始终保持这样的品德,期望美好的名声永远流传。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庐陵鄢氏母亲的节孝事迹。诗中先描述了鄢氏母亲早年丧偶,独自抚养孤儿的艰辛,以及儿子长大后戍边的情况。接着描写了边境的紧张局势和儿子的英勇表现,最终儿子因战功获得赏赐。然而,母子在欢喜之余,却为父亲早逝未能享到儿子的福而感到悲伤。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阃将的上奏和朝廷的表彰,展现了对鄢氏母亲节义的肯定和敬重。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叙述鄢氏母亲的故事,弘扬了贞节孝义的传统美德,表达了对这种高尚品德的赞美和期望其能永久传承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风化教育的重视。

罗亨信

明广东东莞人,字用实,号乐素。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正统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擢右副都御史。土木之变时,誓诸将死守宣府,人心始定。也先挟英宗至,不纳。据要冲孤城,外御强敌,内屏京师。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寻致仕归,卒于家。有《觉非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