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郑公钓台
相公湖边一拳石,截断湖光三百尺。
射蛟人去今几年,谁扫云根看遗迹。
师山先生性爱山,偶然得此青孱颜。
临流坐钓不知晚,渔樵并载扁舟还。
武威余公天下士,特与先生题篆字。
良工刻入断崖傍,遂使溪山增胜事。
一朝海内风尘生,两公死国如弟兄。
平生隐显虽异迹,竹帛同垂千载名。
薰风雨过潮初落,足蹑苍苔俯幽壑。
钓丝已逐野烟飞,字画多为古藤络。
师山之节峻且孤,武威之字人争摹。
忠贤所遗众所宝,泉石清奇何处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相公湖:指郑公钓台所在的湖泊。
- 射蛟人:指古代传说中射杀蛟龙的英雄。
- 云根:指山石,这里比喻钓台的坚固。
- 青孱颜:形容山石的青翠和险峻。
- 扁舟:小船。
- 武威余公:指余阙,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政治家。
- 篆字:古代的一种字体,这里指余阙为钓台题的字。
- 断崖:陡峭的悬崖。
- 风尘生:指战乱。
- 竹帛:指史书。
- 薰风:和风。
- 幽壑:深谷。
- 钓丝:钓鱼线。
- 古藤络:指古藤缠绕。
- 师山之节:指郑公的节操。
- 泉石:指山水景致。
翻译
在相公湖边有一块巨石,它截断了湖光,长达三百尺。射蛟的英雄已经离去多年,现在谁还会来清扫这云根般的山石,看那遗留下来的痕迹呢?师山先生生性喜爱山,偶然间发现了这块青翠险峻的山石。他坐在湖边垂钓,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与渔夫樵夫一同乘小船归去。武威的余公是天下知名的人物,特意为先生题写了篆字。技艺高超的工匠将这些字刻在断崖旁,使得这片山水增添了胜事。
一旦战乱四起,两位先生如同兄弟般为国家而死。他们一生或隐或显,虽然行迹不同,但都将名垂青史。和风吹过,雨停潮落,我踏着苍苔,俯瞰深谷。钓鱼的丝线已随野烟飘散,字画多被古藤缠绕。师山的节操高峻而孤独,武威的字迹人们争相模仿。忠贤的遗迹被众人珍视,如此清奇的山水景致何处没有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郑公钓台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崇高。诗中,“相公湖边一拳石”等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钓台的雄伟,而“射蛟人去今几年”则透露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后文通过对师山先生和武威余公的赞颂,表达了对忠贤之士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历史人物的颂扬。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上林清趣卷为嘉蔬署丞兼林衡署事宗侄京赋 》 —— [ 明 ] 程敏政
- 《 仆家徽之篁墩有晋循吏陈忠臣之祠第在焉土人尝更名黄以避巢贼之荼毒袭称至今仆近复篁墩之号而翰长镜川先生作十绝非之仆亦未敢以为是也谨次韵随章奉答幸终教之 》 —— [ 明 ] 程敏政
- 《 题溪南吴景岑瞻翠卷 》 —— [ 明 ] 程敏政
- 《 沁园春 · 寿少詹学士镜川杨公 》 —— [ 明 ] 程敏政
- 《 赏菊得里字 》 —— [ 明 ] 程敏政
- 《 次南京钱学士先生入朝之作时先生方有少宰之命 》 —— [ 明 ] 程敏政
- 《 南山梅盛开以将北行不得赏立春日始克至精舍与客夜饮听逸清歌上清词有作 》 —— [ 明 ] 程敏政
- 《 可竹轩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