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君不见问政山,错出黄山白岳间。昔日仙人留隐迹,至今白云苍树犹仙关。
上有千尺之松花作饭,下有五色之芝英可餐。嵚岑本是至人宅,服食顿回童子颜。
山中之政何足问,介弟筑室来追攀。具茨问道七圣驻,此地迎仙独鹤还。
药灶馀丹光舄奕,灵泉洗耳声潺湲。山中人兮今吕望,金粟前身语非妄。
膏泽巳遍阎浮提,经纶半出光明藏。斗杓调燮政所因,拂衣仍作山中相。
岁月赤鸟生有涯,道德青牛寿无量。道之至者以治身,仙翁何云逃劫尘。
不必鞭螭驭风始超世,巳是金马玉堂人。汾阳二十四考中书令,南华八千馀岁秋复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嵚岑(qīn cén):山势高峻。
- 服食:指服用仙药。
- 童子颜:形容容颜年轻如童子。
- 具茨:山名,传说中黄帝问道的地方。
- 七圣:指黄帝及其六位贤臣。
- 舄奕(xì yì):光彩闪烁的样子。
- 潺湲(chán yuán):水流声。
- 阎浮提:佛教中指人间世界。
- 斗杓: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比喻重要的位置或人物。
- 调燮:调和,调整。
- 赤鸟: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青牛:传说中老子骑的牛,象征长寿。
- 劫尘:佛教中指世界的灾难和变迁。
- 鞭螭:驾驭神兽螭。
- 汾阳:地名,指郭子仪,唐代名将。
- 二十四考:指郭子仪在汾阳的功绩,考指考核。
- 中书令: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 南华:指《南华经》,即《庄子》。
翻译
您可曾见过问政山,它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黄山与白岳之间。昔日仙人曾在此留下踪迹,至今山上白云苍树仍显得如仙境一般。山上有高耸入云的松树,其花可作饭食,山下有五彩斑斓的灵芝,其英可餐。山势高峻,本是至人居住之地,服用仙药后,容颜顿显年轻如童子。山中的政务何须过问,贤弟筑室来此追寻仙踪。在具茨山问道时,黄帝及其六位贤臣驻足,此地迎接仙人,独鹤归来。炼药的灶台余辉闪烁,灵泉洗涤耳朵,水声潺潺。山中之人如今如同吕望,金粟前身之语并非虚妄。膏泽已遍布人间,经纶半出自光明之藏。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调和政事,拂衣仍愿做山中之相。岁月如赤鸟,生命有限,道德如青牛,寿命无量。道德至高无上,以治身,仙翁何必逃离劫尘。不必驾驭神兽螭,已超越尘世,已是金马玉堂之人。汾阳的郭子仪,二十四考中书令,南华经中的八千余岁,春秋复始。
赏析
这首作品以问政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山水画卷,通过对山中仙迹、灵药、仙人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修养的推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道教元素,如黄帝问道、仙人留迹、灵芝仙药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超凡脱俗的意境。同时,通过对山中政务的淡化处理,表达了作者对世俗权力的超然态度,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道教哲理和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