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持节:古代使臣出使时手持的符节,用以证明身份。
- 视草:审阅草稿。
- 策文:古代用于考试或选拔人才的文书。
- 史公书:指历史书籍。
- 真气:指人的精神气质。
- 星使:古代指天子派遣的使者。
- 槎(chá):木筏。
- 斗墟:指星斗所在的地方,比喻高远。
- 小山丛桂:指小山上的桂树,比喻隐居之地。
- 剪桐: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技艺,比喻高超的技艺。
- 离心:离别的情感。
- 南征雁:指南飞的雁,常用来比喻离别。
- 罗浮:山名,位于今广东省,这里指李伯襄的居所。
- 起居:日常生活。
翻译
你即将持节出使,审阅草稿,但你所写的策文依旧是史书中的记载。 你的精神气质让人感到亲近,就像乘坐木筏到达星斗所在的高远之地。 小山上的桂树与明月为伴,新秋时节,一叶剪桐的技艺刚刚开始。 离别的情感已经托付给南飞的雁,它们能到达罗浮山,询问你的日常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董其昌送别李伯襄太史封秦藩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祝福和不舍。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持节视草”、“策文史公书”等,展现了李伯襄的学识和使命。同时,通过“真气沾星使”、“槎泛天河”等意象,描绘了友人高远的志向和非凡的气质。最后,以“南征雁”寄托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
董其昌的其他作品
-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 —— [ 明 ] 董其昌
-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 —— [ 明 ] 董其昌
-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 —— [ 明 ] 董其昌
- 《 寿史玉池奉常四首 》 —— [ 明 ] 董其昌
- 《 题汪裕吾像 》 —— [ 明 ] 董其昌
- 《 送萧九生方伯二首 》 —— [ 明 ] 董其昌
- 《 余既有院长之命茂之以诗见投依韵答之 》 —— [ 明 ] 董其昌
- 《 赠李玉完侍御督学四首 其三 》 —— [ 明 ] 董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