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鹄矶阻风

汉浦稽天浸,商风动地号。 何来南郭籁,怪底伍胥涛。 捐佩情何极,搥楼兴亦豪。 不谙山水趣,乡思若为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鹄矶:地名,位于长江边。
  • 稽天浸:形容水势浩大,天水相连。
  • 商风:秋风。
  • 南郭籁:指南郭子綦的箫声,此处借指风声。
  • 伍胥涛:指伍子胥的传说,他死后化为涛神,此处指波涛汹涌。
  • 捐佩:抛弃佩玉,比喻放弃世俗的荣华富贵。
  • 搥楼:敲击楼板,形容心情激动。
  • 不谙山水趣:不熟悉山水的乐趣。
  • 乡思:对家乡的思念。
  • 若为陶:如何能够陶冶情操。

翻译

汉江的水势浩大,天水相连,秋风呼啸,动地号叫。 哪里传来了南郭子綦的箫声,奇怪的是伍子胥的波涛也汹涌澎湃。 抛弃佩玉,情感何其深切,敲击楼板,兴致也十分豪迈。 不熟悉山水的乐趣,对家乡的思念又如何能够陶冶情操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黄鹄矶遭遇风阻时的景象和心情。通过“汉浦稽天浸”和“商风动地号”的描绘,展现了水势浩大、秋风呼啸的壮阔景象。后句借用南郭子綦和伍子胥的典故,表达了内心的激荡和豪情。结尾的“不谙山水趣,乡思若为陶”则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山水之趣的向往,体现了在自然与人文交织中的情感体验。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