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

· 顾清
重云积九夏,永昼恒涔涔。 溽暑不可耐,沈痾复见侵。 隐几西窗下,悠然怀故林。 繁红已结实,秾绿正敷阴。 凉风振水竹,窗闼有馀音。 欲往川陆阻,居然劳我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夏:夏季,夏季三个月共九十天,遂名“九夏”。
  • 涔涔(cén cén):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
  • 溽暑(rù shǔ):指夏天潮湿而闷热的气候。
  • 沈痾(chén kē):重病,积久难治的病。
  • 隐几:靠着几案。
  • 敷阴:布下阴影。

翻译

层层乌云积聚在整个夏季,漫长的白天总是汗水不断流淌。闷热潮湿的暑气让人难以忍受,长久难治的疾病又来侵袭我身。我靠在西窗下的几案上,悠然地怀念着故乡的树林。繁多的红花已经结出果实,浓郁的绿叶正布下阴凉。凉风吹动着水边的竹子,窗户和门之间回荡着余音。想要前往那山川陆地却受到阻碍,这着实让我心中烦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卧病时的感受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诗的开头通过“重云积九夏,永昼恒涔涔”描绘了夏季的闷热和压抑,为下文诗人的不适和忧愁做了铺垫。“溽暑不可耐,沈痾复见侵”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暑热和疾病的困扰,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压抑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在病中靠在西窗下,思绪飘向故乡的树林,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宁静自然的向往。“繁红已结实,秾绿正敷阴”则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和变化,与诗人的病况形成鲜明对比。

“凉风振水竹,窗闼有馀音”通过对凉风和水竹的描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清凉和灵动。然而,“欲往川陆阻,居然劳我心”又揭示了诗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前往向往之地的无奈和苦闷。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诗人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病中的复杂情感。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