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野寺寒山天一涯,深春迟日柳风斜。 每逢禁火怜佳节,却对残烟惜暮花。 蝴蝶梦中谁作客,杜鹃声尽不还家。 因人吟望成惆怅,虚掷浮生负岁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禁火:指寒食节,古代在这一天禁火冷食。
  • 残烟:指寒食节禁火后残留的烟。
  • 迟日:春日。(迟,读作 chí)

翻译

在偏远的山寺中,山与天好似在遥远的边际,深春时节,春日缓缓推移,柳风轻轻吹拂着枝条倾斜。每到寒食节,怜悯这美好的节日,却对着禁火后残留的烟雾,惋惜这暮色中的花朵。在蝴蝶的梦中,不知是谁在作客,杜鹃的啼叫声已经消失,而我还没有回家。因为他人的吟咏远望而心生惆怅,虚度了这浮浮沉沉的人生,辜负了美好的年华。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山寺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野寺寒山”“深春迟日”“柳风斜”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寂寥的氛围。“每逢禁火怜佳节,却对残烟惜暮花”表达了诗人对寒食节的感受,既有对佳节的珍惜,又有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蝴蝶梦中谁作客,杜鹃声尽不还家”则通过蝴蝶梦和杜鹃声,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最后两句“因人吟望成惆怅,虚掷浮生负岁华”,表达了诗人因他人的吟咏和远望而引发的惆怅,以及对虚度人生、辜负年华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将诗人在寒食节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释今壁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东莞人。俗姓温。弱冠出世,习毗尼于鼎湖。闻天然禅师倡道雷峰,徒步归之。禅师一见知为法器,许以入室。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与澹归禅师同日付嘱。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云。未几示寂。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