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梦

溪月山花亦自真,乡园多似昔时春。 不疑邻火烧红叶,但整麻衣揖故人。 行径苔深烟迹冷,南湖雨过水声新。 渔歌隐听斜阳外,千顷沧波一梦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乡园:家乡的田园。
  • 不疑:不怀疑。
  • 邻火:邻家的灯火。(“邻”读音:lín)
  • 红叶:红色的叶子,这里可能指代秋天的景色。(“叶”读音:yè)
  • :只。
  • :整理。
  • 麻衣:粗布衣服。
  • :作揖,行礼。
  • 行径:道路。
  • 苔深:苔藓深厚。(“苔”读音:tái)
  • 烟迹:烟火的痕迹。
  • 南湖:南边的湖。
  • 渔歌:渔民唱的歌。
  • 沧波:碧波。(“沧”读音:cāng)

翻译

溪边的明月和山上的野花也都自然真切,家乡的田园大多像往昔的春天一样。不怀疑是邻家的灯火映照出红叶,只整理好粗布衣服向故人行礼。行走的道路上苔藓深厚,烟火的痕迹显得清冷,南边的湖经过雨水的洗礼,水声变得清新。在斜阳之外隐约听到渔歌,千顷碧波之中,自己仿若置身一场梦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的溪月山花、乡园春色、邻火红叶、麻衣故人、苔深烟迹、南湖雨声、渔歌斜阳等意象,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感的世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这些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同时,诗中的“千顷沧波一梦身”一句,又透露出一种人生如梦的感慨,使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蕴含了深刻的思考。

释今壁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东莞人。俗姓温。弱冠出世,习毗尼于鼎湖。闻天然禅师倡道雷峰,徒步归之。禅师一见知为法器,许以入室。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与澹归禅师同日付嘱。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云。未几示寂。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