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词

· 龚诩
浮云终日行,雨点不曾绝。 自从秋分来,罕得见日月。 禾头半生耳,蝗齧茎梗折。 一愁官赋急,二恐衣食缺。 哀哉田野情,言之泪流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齧(niè):咬。

翻译

天上的浮云整天飘来飘去,雨点不断地落下。自从秋分以来,很少能见到太阳和月亮。禾苗的穗子才长了一半,就被蝗虫咬坏,茎梗也被折断了。一是忧愁官府的赋税催得急,二是担心自己的衣食缺少。悲哀啊,这田野间的情况,说起来让人泪如血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分后农民的悲惨境遇。诗的前两句通过“浮云终日行,雨点不曾绝”描绘了阴沉多雨的天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自从秋分来,罕得见日月”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阴雨天气的持续性,暗示了农民劳作的艰难。接下来,“禾头半生耳,蝗齧茎梗折”描述了农作物遭受的灾害,禾苗还未成熟就被蝗虫破坏,展现了农民面临的困境。“一愁官赋急,二恐衣食缺”则道出了农民的两大忧愁,既担心官府赋税的逼迫,又害怕自己的衣食无着,深刻地反映了农民的悲惨生活。最后一句“哀哉田野情,言之泪流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这种同情之强烈,以至于说起来让人泪如血涌。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生动地刻画了农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龚诩

龚诩

明苏州府昆山人,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龚察子。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卒,门人私谥安节。有《野古集》。 ► 311篇诗文